頭頭是道
作者:南懷瑾 657
現(xiàn)在我們也來湊熱鬧,講《老子》,首先要不怕老子笑掉他的長眉,更要向研究老子的學者們,道歉萬分,以外行人妄說內(nèi)行話,濫竿充數(shù),不足為憑。但是我們又不得不把傳統(tǒng)文化中的"道"字與"天"字先講清楚,才好開始。
讀中國書,認中國字,不管時代怎樣演變,對于中國文字的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不能不留意。至少,讀古代文字章法所寫成的古書,必須具備有《說文》六書的常識。
在古書中,"道"與"天"字,到處可以看到。但因上古文字以簡化為原則,一個方塊的中文字,便包涵人們意識思想中的一個整體觀念;有時只用一個中文字,但透過假借、轉(zhuǎn)注的作用,又另外包涵了好幾個觀念。不像外文或現(xiàn)代語文,用好幾個,甚至一二十個字,才表達出一個觀念。因此,以現(xiàn)代人來讀古書,難免會增加不少思索和考據(jù)上的麻煩。同樣地,我們用現(xiàn)代語體寫出的文字,自以為很明白,恐怕將來也要增加后世人的許多麻煩。不過,人如不做這些瑣碎的事,自找麻煩,那就也太無聊,會覺得活著沒事可做似的。
例如"道"字。在傳統(tǒng)的古書中,大約便有三種意義與用法。
(一)"道"就是道,也便是人世間所要行走的道路的道。猶如元人馬致遠在《秋思曲》中所寫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個"古道西風瘦馬"的道,便是道路的道。照《說文》意義的注釋就是:"道者,徑路也。"
(二)"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則、規(guī)律,以及實際的規(guī)矩,也可以說是學理上或理論上不可變易的原則性的道。如子產(chǎn)在《左傳》中所說的:"天道遠,人道邇。"如子思在《中庸》首章中所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孫子所說:"兵者,詭道也。"等等。
(三)"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系傳》所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又如道書所說:"離有離無之謂道。"這便同于佛經(jīng)上所說的:"即有即空,即空即有。"玄妙幽微,深不可測了!
有人解釋《老子》第一章首句的第二個"道"字,便是一般所謂"常言道"的意思,也就是說話的意思。其實,這是不大合理的。因為把說話或話說用"道"字來代表,那是唐宋之間的口頭語。如客家話、粵語中便保留著。至于唐宋間的著作,在語錄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有:"道來!道來!""速道!速道!"等句子。明人小說上,更多"某某道"或"某人說道"等用語。如果上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代,時隔幾千年,口語完全與后世不同。那個時候表示說話的用字,都用"曰"字。如"子曰"、"孟子曰"等等,如此,《老子》原文"道可道"的第二個"道"字是否可作"說"字解釋,諸位應可觸類旁通,不待細說了。
講到這里,順便也把古書上的"天"字提一提。古書上的"天"字,大約也概括了五類內(nèi)涵:(一)天文學上物理世界的天體之天,如《周易》乾卦卦辭"天行健"的"天"。(二)具有宗教色彩,信仰上的主宰之天,如《左傳》所說的"吳天不吊"。(三)理性上的天,如《詩經(jīng)》小節(jié)的"蒼天蒼天"。(四)心理性情上的天,如《泰誓》和《孟子》的"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五)形而上的天,如《中庸》所謂"天命之謂性"。
首先了解了這些用字,那么,當我們看到古書的"道"與"天",甚至在同一句中,有時把它當動詞或形容詞用,有時又把它當名詞用,就不會混淆不清了。假定我們要問,《老子》本書第一章首句中兩個"道"字,應當作哪種解釋才恰當?我只能說:只有親見老子,來問個清楚。不然都是他說老子,或我說老子,姑且備此一格,別成一家一言,能說到理事通達,也就差不多了,何必固執(zhí)成見,追究不休呢!你千萬不要忘記老子自說的"道常無為"、"道常無名",以及"道法自然"等的觀念。
在古書中,"道"與"天"字,到處可以看到。但因上古文字以簡化為原則,一個方塊的中文字,便包涵人們意識思想中的一個整體觀念;有時只用一個中文字,但透過假借、轉(zhuǎn)注的作用,又另外包涵了好幾個觀念。不像外文或現(xiàn)代語文,用好幾個,甚至一二十個字,才表達出一個觀念。因此,以現(xiàn)代人來讀古書,難免會增加不少思索和考據(jù)上的麻煩。同樣地,我們用現(xiàn)代語體寫出的文字,自以為很明白,恐怕將來也要增加后世人的許多麻煩。不過,人如不做這些瑣碎的事,自找麻煩,那就也太無聊,會覺得活著沒事可做似的。
例如"道"字。在傳統(tǒng)的古書中,大約便有三種意義與用法。
(一)"道"就是道,也便是人世間所要行走的道路的道。猶如元人馬致遠在《秋思曲》中所寫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個"古道西風瘦馬"的道,便是道路的道。照《說文》意義的注釋就是:"道者,徑路也。"
(二)"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則、規(guī)律,以及實際的規(guī)矩,也可以說是學理上或理論上不可變易的原則性的道。如子產(chǎn)在《左傳》中所說的:"天道遠,人道邇。"如子思在《中庸》首章中所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孫子所說:"兵者,詭道也。"等等。
(三)"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系傳》所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又如道書所說:"離有離無之謂道。"這便同于佛經(jīng)上所說的:"即有即空,即空即有。"玄妙幽微,深不可測了!
有人解釋《老子》第一章首句的第二個"道"字,便是一般所謂"常言道"的意思,也就是說話的意思。其實,這是不大合理的。因為把說話或話說用"道"字來代表,那是唐宋之間的口頭語。如客家話、粵語中便保留著。至于唐宋間的著作,在語錄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有:"道來!道來!""速道!速道!"等句子。明人小說上,更多"某某道"或"某人說道"等用語。如果上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代,時隔幾千年,口語完全與后世不同。那個時候表示說話的用字,都用"曰"字。如"子曰"、"孟子曰"等等,如此,《老子》原文"道可道"的第二個"道"字是否可作"說"字解釋,諸位應可觸類旁通,不待細說了。
講到這里,順便也把古書上的"天"字提一提。古書上的"天"字,大約也概括了五類內(nèi)涵:(一)天文學上物理世界的天體之天,如《周易》乾卦卦辭"天行健"的"天"。(二)具有宗教色彩,信仰上的主宰之天,如《左傳》所說的"吳天不吊"。(三)理性上的天,如《詩經(jīng)》小節(jié)的"蒼天蒼天"。(四)心理性情上的天,如《泰誓》和《孟子》的"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五)形而上的天,如《中庸》所謂"天命之謂性"。
首先了解了這些用字,那么,當我們看到古書的"道"與"天",甚至在同一句中,有時把它當動詞或形容詞用,有時又把它當名詞用,就不會混淆不清了。假定我們要問,《老子》本書第一章首句中兩個"道"字,應當作哪種解釋才恰當?我只能說:只有親見老子,來問個清楚。不然都是他說老子,或我說老子,姑且備此一格,別成一家一言,能說到理事通達,也就差不多了,何必固執(zhí)成見,追究不休呢!你千萬不要忘記老子自說的"道常無為"、"道常無名",以及"道法自然"等的觀念。
頭頭是道 頭頭
擴展閱讀
版權(quán)聲明:
本網(wǎng)刊登/轉(zhuǎn)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或來源機構(gòu)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網(wǎng)不對其真?zhèn)涡载撠煛?br />
本網(wǎng)部分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本網(wǎng)轉(zhuǎn)載此文只是為 網(wǎng)友免費提供更多的知識或資訊,傳播管理/培訓經(jīng)驗,不是直接以贏利為目的,版權(quán)歸作者或來源機構(gòu)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權(quán)方面問題或是本網(wǎng)相關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權(quán)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核實后將進行整理。
我要發(fā)布需求,請點我!
管理文庫分類
最新發(fā)布
- 1經(jīng)銷商終端建設的基本 59
- 2姜上泉老師人效提升咨 70
- 3姜上泉老師降本增效咨 56
- 4中小企業(yè)招聘廣告的內(nèi) 27392
- 5姜上泉老師:泉州市精 191
- 6姜上泉老師降本增效咨 14727
- 7倒逼成本管理—降本增 18588
- 8中國郵政重慶公司降本 263
- 9中航工業(yè)Z研究所降本 271
培訓現(xiàn)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