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我國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方法

 作者:文竹    242

  【論文摘要】我國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由于受到組織本身的特殊性和自身發(fā)展的限制,可以說還處于很低水平的狀態(tài)。本文首先分析了非營利組織的特殊性,再次找出在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且結合社會實事探討了其暴露的缺陷;最后根據問題找出幾條解決問題的思路。
  
  
  一、非營利組織內涵
  
  分析非營利組織的結構是找出完善其HRM方法的第一步。我國的非營利組織分為理事、專
  職人員、志愿者。董事會成員一般包括出資人、社區(qū)居民代表、政治家和社會,其主要職責是為組織制定方案、確立目標和招聘成員等。董事會是非營利組織的最高決策機構。公職管理人員包括執(zhí)行總裁和付薪職員,其工作的職責是執(zhí)行董事會的制定的方案、管理機構資源、開發(fā)服務項目、拓展外界聯系、爭取社會募捐、考核和評估雇用人員。付薪職員,如同在營利組織中的職員一樣,有固定的工資收入,其主要職責是協(xié)助總裁工作,處理日常事務,開展人員培訓,對志愿者進行評價和監(jiān)督等。志愿者是指出于自由意志而非基于個人義務或法律責任,秉承以知識、體能、能力、經驗、技術、時間等貢獻社會的宗旨,不以獲取報酬為目的,為社會大眾提供服務的人員。志愿者是非營利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在這類機構中,志愿者是絕大多數工作的完成者。
  
  二、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的困境
  
  1.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激勵存在著特殊性,也就是這種特殊性帶給管理者難度
  非營利組織強調一種公益性、慈善性和志愿性,強調對整個人類的關懷。同時,理想主義和使命感在非營利組織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它是這個機構的凝聚力之所在,激勵其工作人員,并能為其活動爭取到財務和公共的支持。在非營利組織中,雖然報酬與工作條件在激勵上也很重要,但人們對其工作帶來的成就感進而帶來的社會地位和社會榮譽更加看重。
  2.技術創(chuàng)新給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帶來的挑戰(zhàn)
  作為非營利組織由于缺乏直接的利益關系,創(chuàng)新的動力比不上營利組織,可是非營利組織本身也存在于市場之中,競爭是避免不了的,非營利組織也需要迎合市場和服務對象的喜好。在技術發(fā)展到今天的程度,非營利組織的技術創(chuàng)新行為滯后于營利組織的創(chuàng)新速度是由于非營利組織內部缺乏直接的利益驅動,成員也可能會因為滿足不了自身發(fā)展的要求而出現對組織的不信任感,忠誠度也隨之下降,優(yōu)秀人才很容易被營利組織挖走。
  3.汶川地震中反應出來的我國部分非營利組織管理存在的缺陷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發(fā)生過后,我國的眾多家非營利組織機構紛紛行動起來,這次事件對組織自身專業(yè)性和組織性的促進具有很明顯的作用。在此次抗震救災的過程中,也暴露的組織的缺陷——缺乏與政府的溝通和本身行動的不協(xié)調。
  規(guī)模龐大的NGO救災隊伍,充分顯示出當前中國社會公民意識蓬勃興起的新氣象。但由于缺乏能夠統(tǒng)一調度這些民間人力、物資和信息資源的機制,一旦到了突發(fā)狀況的時候,組織的辦事效率降低了,非營利組織的優(yōu)勢在于自發(fā)性、靈活性,可以彌補政府在統(tǒng)一救援行動中的遺漏,但這也為整個救災工作增加了不確定性。比如一線志愿者對信息的掌握畢竟有限,往往選擇去各大媒體曝光最多的地方,導致來自社會各界的物資、人員“扎堆”嚴重,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亂和資源浪費。非營利組織行動中暴露出的茫然與無序,除其自身能力與經驗有限,更深刻的原因或許來自NGO與政府之間關系的尷尬。許多在這次救助行動中的非營利組織愿意接受政府部門的救災指導,但由于以往與政府之間一貫缺乏溝通,導致關鍵時刻許多具體行動難以順利展開。
  三、關于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的改善建議
  
  1.對于非營利組織的激勵方式問題
  首先要確定的是組織中人員激勵的主要方式。在非營利組織的激勵政策設計上,要考慮到員工參加組織的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想到得要什么,他們側重的是經濟人還是社會人,決定采取薪酬機制還是柔性管理,才能使非營利組織中員工的激勵效用最大化。在非營利組織中,員工的構成有所不同,他們在需求上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總裁關注的是自身價值的實現,以及個人的社會地位和社會認可感,應該給予他們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并且使他們有被社會認可的成就感;對于付薪的職員來說,就是應該滿足他們的經濟需求,提高他們的生活和工作質量以留住人才;對于最基層的志愿者,他們需要的是得到社會的反應,如果不能及時提供一些社會的贊同和表揚,會減弱他們的積極性。另外,即使是側重于“經濟人”的管理,由于非營利組織員工的特性,在保證他們經濟利益實現的同時,比營利組織的員工要更加追求自我實現和對社會的責任感,因此,激勵效果要在兩者之間取一個平衡點才能達到有效的激勵效果。
  2.在技術創(chuàng)新的新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開發(fā)技術創(chuàng)新人才
  在非營利組織必須面對的困境之一——技術創(chuàng)新落后的情況下,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拓展組織的創(chuàng)新能力。鼓勵組織員工主動積極的探索市場需求。非營利組織的產品主要是服務,服務針對的群體主要是人,因此,員工要理解人們需要的,并且未被滿足和未被充分滿足的消費需求,特別是一些大眾非常需要但營利組織不愿意去做的一些“微利”項目,以提升組織的形象;加強非營利組織的“造血”功能,以往非營利組織的資金來源大部分是政府的預算撥款和慈善捐贈,在成本上升,捐助減少,營利組織進入社會服務領域成為競爭對手的背景下,非營利組織也要轉向商業(yè)領域為其生存自謀出路。“其實,非營利世界本身就不應該完全排斥營利精神和商業(yè)行為”。用激勵的方式在組織內部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氛圍,激發(fā)個體創(chuàng)新動機。用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長期激勵短期激勵的方式使員工像那些有創(chuàng)新思想和創(chuàng)新行為的成員學習。
  3.消息的不對稱是必然的,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非營利組織要加強與政府組織之間的聯系,溝通,這樣才能協(xié)調互助的開展社會活動
  充分發(fā)揮非營利組織的作用。在“5.12大地震”中,非營利組織在進行社會活動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如果能和政府及時有效溝通,或者說在日常工作中聯系緊密的話,一些問題也就不會出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科技,衛(wèi)生,體育,醫(yī)療,教育等方面的立法工作迅速完善起來,相關的法律制度初步確立了第三部門(非營利組織)在社會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急需研究制定新的法律制度來約束同時也是促進非營利組織更好的為社會提供準公共產品。
  
  參考文獻:
  [1][美]斯蒂芬·P·羅賓斯.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2]滕玉成,俞憲忠.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孫壯珍.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的激勵機制[J].北京師范大學,2007,(8): 53-56.
  [4]譚遠宏,趙家文.我國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探析[J].湖南科技大學教育學院,2006.
  [5]袁凌.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面臨的挑戰(zhàn)[J].湖南大學,2005,(8).
  [6]徐.",葉民強.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及其最新發(fā)展[J].華僑大學,2003,(3).
  [7]唐俊輝,唐重振.試析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J].人力開發(fā),2005.
 人力資源管理 人力資源 資源管理 非營利 營利 淺析 人力 我國 組織 方法 資源 管理

擴展閱讀

2024年9月19日—9月21日,姜上泉導師在蘇州主講第247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tǒng)》3天2夜方案訓戰(zhàn)營。中集集團、中鹽集團、中國建材、花園集團、深南電路、中原證券、空軍裝備5720等多家大型企業(yè)

  作者:姜上泉詳情


早期的經銷商幾乎都是產品驅動,運營方式就是賣貨,盈利方式就是靠賣貨賺差價,然后就是多賣貨,賣名牌貨,賣新產品,賣高端品。理論上來說,終端覆蓋率越高,陳列做得越好,促銷活動持續(xù)不斷,貨就賣得越多,錢就賺

  作者:潘文富詳情


寓言故事:一個農家擠奶姑娘頭頂著一桶牛奶,從田野里走回農莊。她忽然想入非非:amp;這桶牛奶賣得的錢,至少可以買回三百個雞蛋。除去意外損失,這些雞蛋可以孵得二百五十只小雞。到雞價漲得最高時,便可以拿這

  作者:李文武詳情


隨著“知本時代”的發(fā)展,員工越來越關注個人成就感,越來越注重個人職業(yè)發(fā)展,,而企業(yè)也為贏得人才、留住人才,實現平衡發(fā)展與人力資本的最大化,員工職業(yè)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也受到重視,并成為企業(yè)人才戰(zhàn)略的重要一環(huán)。

  作者:李慶軍詳情


2024年3月6日,浙江杰諾電器精益管理項目啟動,杰諾電器董事長、總經理、總監(jiān)、經理等30多位經管人員及降本增效云學院(深圳市財智菁英咨詢)3位咨詢導師出席了項目啟動會。杰諾電器2024年精益管理項目

  作者:姜上泉詳情


2024年1月23日,浙江立久佳運動器材精益管理第5期項目啟動,立久佳董事長、總經理、總監(jiān)、經理等20多位經管人員及降本增效云學院(深圳市財智菁英咨詢)3位咨詢導師出席了項目啟動會。立久佳運動器材20

  作者:姜上泉詳情


版權聲明:

本網刊登/轉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或來源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網不對其真?zhèn)涡载撠煛?br /> 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本網轉載此文只是為 網友免費提供更多的知識或資訊,傳播管理/培訓經驗,不是直接以贏利為目的,版權歸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權方面問題或是本網相關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核實后將進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m.fanshire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