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智慧

  文件類別:其它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32K

  下載次數(shù):123

  所需積分:1點(diǎn)

  解壓密碼:qg68.cn

  下載地址:[下載地址]

清華大學(xué)卓越生產(chǎn)運(yùn)營總監(jiān)高級研修班

綜合能力考核表詳細(xì)內(nèi)容

生活智慧
你有沒有經(jīng)驗過全然的空?空無有沒有進(jìn)入到你里面過?它聽起來似乎不可能,但是跟奧修在一起,不可能的事常常會變得可能。如果有任何人可以給你空無,那就是他,這些演講就是充分的證明。
“空無,”你會說:“那聽起來很好,很柔軟……”要小心!當(dāng)你聽到一休禪師那類似耳語的、捉摸不定的詩,你將會認(rèn)為:“多么迷人!”突然間,在幾個片刻之后,在奧修的手中,那些詩就會打擊到你。他會來到你身上,使你覺知到說你從來沒有去洞察“你是空無”這個事實,接受這個事實將會改變你的整個存在。只要聽一下或讀一下這些話語,你就不可能保持是同一個人。
我們這些直接聽他演講的人會發(fā)現(xiàn)在進(jìn)行當(dāng)中頗為震驚。“奧修,”我們說:“這是很傷人的!夠了……不要再講了,夠了!你在摧毀我們的夢,你在帶走每一樣我們所相信的東西,以及所有我們畢生受苦去保護(hù)的東西。”我們會讓整個演講廳都被燒掉、都被打爛-一相對于奧修的天真與和平地離去——還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東酉打擊了我們,而隔天我們又會回來要求更多。對于這些演講,每一個人的反應(yīng)都很強(qiáng)烈,不管是正面的或是負(fù)面的。有一件我們大家都可以同意的事是:那個信息非常重、非常深,直接打擊到我們存在的核心。
我就是很喜歡這些演講的其中之一,我的抱怨只是表面上的。在我內(nèi)心深處,我知道奧修所說的空,所說的在一休里面空無一人這件事是真理。當(dāng)我去確認(rèn)這件事,某種在我里面的東西就放松下來。我開始從里面發(fā)光,而最棒的事是:那個放松和那個滿足并不是暫時性的,它已經(jīng)成長得更深?,F(xiàn)在,四個月之后,當(dāng)我再度閱讀這些文字,我發(fā)現(xiàn)那個空的感覺已經(jīng)不再讓我震驚或覺得不舒服,相反地,它帶給我很大的喜悅。沒有頭腦的存在已經(jīng)不再困擾我,結(jié)果生活變得很容易、很單純,某種新的東西在我里面升起,那是一休詩歌的品質(zhì),那是他的話語所指的寧靜。
奧修使這一切變得可能,因為他就是他所談?wù)摰?。?dāng)他談到空無,我的確感覺到他在消失,并召喚我去跟隨。
當(dāng)他談到寧靜,我可以聽到他的寧靜,那個寧靜喚醒了我,使我在驚醒之余變得更覺知。當(dāng)他談到“原始的不活動”的地方,我知道他生活在那里;當(dāng)我去感覺他,我可以知道它的本質(zhì)。當(dāng)他談到“你出生之前的臉”,我在他的 “在”里面看到可以談?wù)摱U的權(quán)威。
那個真實的人站在那里,只要瞥見他一眼, 我們就進(jìn)入愛
莎卡布利亞

目 錄

原序…………………………………………………………………………………………………………1

上 篇

第一章 從會漏的路回來……………………………………………………………………………………2
第二章 自我之死就是愛之生……………………………………………………………………………..12
第三章 謊言和無稽之談…………………………………………………………………………………..22
第四章 冒著危險去生活…………………………………………………………………………………..33
第五章 我們就進(jìn)入愛………………………… ………………………………………………………….44
第六章 一切萬物的宇宙性同時間………………………………………………………………………..54
第七章 小石頭的髭須……………………………………………………………………………………..65
第八章 找尋一個靈魂……………………………………………………………………………………..77

下 篇

第九章 你有聞到月桂樹的味道嗎………………………………………………………………………..89
第十章 只有人會無聊…………………………………………………………………………………….100
第十一章 道中的蓮花…………………………………………………………………………………….111
第十二章 高高興興地超越任何經(jīng)驗…………………………………………………………………….121
第十三章 達(dá)摩、貓和勺子……………………………………………………………………………….130
第十四章 我也是一個修水管的工人…………………………………………………………………….142

上 篇

第一章 從會漏的路回來
1978年 4月 11日

從會漏的路回到不會漏的路途中休息
如果它下雨,那么就讓它下雨
如果它吹風(fēng),那么就讓它吹風(fēng)
很久以前的我自己
在自然里面是不存在的
當(dāng)死的時候沒有地方可以去
根本什么都沒有
當(dāng)被問到的時候,他回答
當(dāng)沒有問題的時候,就沒有回答
達(dá)摩祖師的頭腦里面一定什么東西都沒有
我們的頭腦沒有終點(diǎn),也沒有起點(diǎn)
雖然它被生下來,雖然它死去
但它的本質(zhì)是空!
在三個世界里所犯下的一切罪行
將會隨著我自己凋謝和消失
宗教是非理性的,它藉著非理性,同時贊成理性。理智無法包含它,理智是那么地狹隘,而宗教是存在的廣闊天空。理智是一個渺小的人的現(xiàn)象。理智必須失去,必須被拋棄。唯有藉著超越頭腦,一個人才能夠開始了解“那個是的”,那是基本的改變,沒有哲學(xué)能夠帶來那種基本的改變,只有宗教能夠。
宗教是非哲學(xué)的、反哲學(xué)的,而禪是宗教最純的形式。禪是宗教的本質(zhì),因此它是非理性的,它是荒謬的,如果你試圖用邏輯來了解它,你將會感到很迷惑,它只能夠用非邏輯的方式來了解,它必須用很深的同感和愛來接近,你無法透過實驗性的、科學(xué)的和客觀的觀念來接近它,所有的觀念都必須被拋棄。
它是一種心的現(xiàn)象,你必須去感覺它,而不是去思考它,你必須成為它才能夠知道它。成為它才是真正知道它,沒有其他方式可以真正知道它。
那就是為什么宗教必須選擇一種不同的語言。宗教必須用寓言、用詩、用隱喻、或是用神話來談?wù)?,那些是暗示真理的間接方式——只是暗示真理,而不是直接指明;只是耳語,而不是高聲喊。它必須在一種很深的交融當(dāng)中才會來到你身上。
這些一休禪師的短詩非常重要。記住,它們并不是偉大的詩,因為那并不是他。一休沒有意思要創(chuàng)造出偉大的詩,他不是一個真正的詩人,他是一個神秘家,只是為了某種原因,他不用散文來講,而用詩來表達(dá)。
那個原因就是:詩對于事情具有間接的暗示作用。詩是女性化的,散文是男性化的。散文的結(jié)構(gòu)本身就是邏輯的,而詩基本上是不合邏輯的。散文必須很清楚,而詩必須是模糊的,那就是它的美和它的品質(zhì)。散文只是說出它所說的,而詩能夠表達(dá)很多事情。散文在日常的世界里是需要的,在市場上是需要的,但是每當(dāng)有某種屬于心的東西要被表達(dá),散文總是覺得不足,一個人必須退回到詩的使用。
在語言里面有兩種語言,每一種語言都由兩種語言所組成:一種是散文,另外一種是詩。散文變成主要的表達(dá)方式,因為它很實用,詩已經(jīng)漸漸消失,因為它不具實用價值。唯有當(dāng)你墜入愛河,它才需要;唯有當(dāng)你談到愛、死亡、祈禱、真理和神,它才需要,但它們并不是商品,它們不在市場上出售,它們也無法被購得。
我們的世界已經(jīng)漸漸變成直線狀的,另外一種語言、較深的語言對我們而言已經(jīng)喪失了它的意義。由于第二種語言的消失,亦即詩的語言的消失,因此人變得非常貧乏,因為所有的豐富都屬于心。頭腦非常貧乏,頭腦是一個乞丐,頭腦透過一些瑣事來生活。心可以通往深奧的生命、存在的深處和宇宙的奧秘。
記?。涸谡Z言里面有兩種語言,兩種表達(dá)的方式,兩個層面的語言使用。有一種是很清楚的真理、觀念和公式的語言,那是純邏輯的語言用的是客觀資料和精確科學(xué)的語言,但它并不是心的語言,它并不是愛的語言,它也不是宗教的語言。
科學(xué)和宗教完全相反,它們屬于不同的存在層面,它們的領(lǐng)域互相不重疊,它們就是碰不在一起!它們互相不交叉?,F(xiàn)代人的頭腦被訓(xùn)練成以科學(xué)方式來思考,因此宗教已經(jīng)變成幾乎過時了,變成是屬于過去的,對宗教來講似乎沒有未來。
弗洛伊德宣稱說,對于被稱為宗教的幻象沒有未來,但是如果宗教沒有未來,那么人類也沒有未來。科學(xué)將會摧毀人類,因為人類只能透過那詩意的和那隱喻的來生活。生命只能透過心而得到意義,人無法只是藉著頭腦來生活,人無法只是藉著計算和數(shù)學(xué)來生活。數(shù)學(xué)可以為人類服務(wù),但是不可以成為主人。頭腦只可以當(dāng)成仆人。作為一個仆人,它非常有用,但是當(dāng)它偽裝要變成主人,那是危險的,那是致命的。
客觀科學(xué)的語言生活在事實的世界里。事情就像它們所存在的那樣,你說出你所要講的,盡可能精確,盡可能明白,那么,那個談話就是在解讀一個謎語,在定義和指定它的界線——這個就是這個,而不是那人。它是水,不是水蒸汽,也不是冰。這里就是這里,而不是那里。一就是一,二等于二,死的就是死的,這就是事實的世界,它是無趣的、死氣沉沉的、陳腐的、呆滯的。
不可能只生活在事實的世界里,因為這樣的話,你將永遠(yuǎn)無法放松。事實上,生活在事實的世界里是沒有意義的,你要從哪里得到意義呢?你要從哪里得到價值呢?這樣的話,玫瑰就失去了它的美,它只不過是一個植物學(xué)上的事實;這樣的話,愛就失卻了它的光輝,它只不過是一個生物學(xué)上的事實。
一個人怎么能夠生活在事實里?當(dāng)你生活在事實里,生活就變得沒有意義?,F(xiàn)代的哲學(xué)頭腦一直在談?wù)摏]有意義,那并不是偶然的。我們藉著決定只生活在一種語言——散文形式的語言——之下,而創(chuàng)造出那種無意義的感覺。
我們有這種語言——-事實的語言或散文的語言——是很好的,我們的世界不能沒有它,這沒有錯,它是需要的,但它不能夠成為生命的目標(biāo),它只能夠來服務(wù)我們,但是當(dāng)我們想要將整個心都掏出來而說出那個真正在我們里面的東西,那個隱藏而幾乎不可名狀的東西時,我們就不會使用它。
如果一個人沒有感覺到平常語言的不足,那么他的確很貧乏。如果有人很不幸地并沒有感覺到平常語言的不足,那只是表示他從來沒有感覺到愛,他從來沒有感覺過任何靜心的片刻,他還不知道狂喜,他的心已經(jīng)不再跳動,他只是一具尸體。他雖然活著,但是并沒有真正在生活,他雖然有在活動、在走動,但是他所有的姿勢都是空的,它們并不包含什么。
如果一個人沒有感覺到散文語言——實驗性的語言、事實的語言、或數(shù)學(xué)語言-一的不足,那只是表示他沒有經(jīng)驗到任何人生的奧秘,他沒有真正在生活,否則,你怎么能夠避開那些奧秘?他從來沒有看過晚上的滿月,他從來沒有看過人類眼睛的美和光輝,他從來沒有笑過,也從來沒有哭過,他不知道眼淚代表什么,他是一個機(jī)器人,他不是一個人,他不具人性,他只是一部機(jī)器,他工作、賺錢,然后死掉;他生小孩,然后死掉,但這一切都是徒然的,因為他甚至無法說出他為什么要活。
這種語言的確有它的需要,但是即使所有的需要都被滿足了,最終的需要——慶祝的需要、歡欣的需要、跟星墾、海洋和沙子對話的需要,拉著手的需要、墜入愛河的需要、唱歌和跳舞的需要——仍然無法被它所滿足。平常的語言無法滿足那個最終的需要,而那個最終的需要是人類所特有的。
一個人唯有當(dāng)他生活在那個最終的需要里,他才能夠算是一個人。
在有關(guān)愛、死亡、神和人的問題,第一種語言不僅不足,而且還很危險。如果你在生命最終所顧慮的事情上面使用第一種語言,你那個語言將會漸漸摧毀它們。我們就是這樣摧毀了神,我們就是這樣摧毀了所有那些很美、很有意義的事物。當(dāng)你使用了錯誤的語言,不久你就會被陷住在那個錯誤的語言里,因為你的頭腦是透過語言來生活的,你只知道那些進(jìn)入你的語言的東西,你只知道那些你可以很清楚地去思考的東西。
如果你拋棄了屬于心的模糊世界,以及感情、感覺、情緒和狂喜的模糊世界,那么很自然地,你就會對神封閉,然后,如果你說神是死的,它聽起來似乎完全沒有錯。事實上神并非是死的,只是你對神來講是死的。對神來講要成為活的就是要進(jìn)入到詩里面。詩是神與人之間的彩虹橋梁,是帶著頭腦的人和神秘的神之間的彩虹橋梁,它是一個開口、一個門、一個門檻。
你是否曾經(jīng)看過卡丘拉荷、科那拉克、或印度其他漂亮的廟宇?在古代的經(jīng)文上面寫著:每一座廟的入口處都應(yīng)該有一座雕像,一座相愛的人的雕像,那是非常奇怪的,那些經(jīng)典里面并沒有特別解釋為什么,它們只是在上面這樣寫來告訴建筑師,認(rèn)為它一定要這樣。在每一座廟的入口處,或是在門上,至少必須有一對伴侶處于性高潮之中,處干很深的愛之中,他們的四肢必須互相纏繞在一起,處于很深的狂喜之中。
為什么那座雕像要擺在門口?因為除非你知道愛,否則你無法知道人與神之間的橋梁。門是一個象征,門是頭腦的世界和沒有頭腦的世界之間的門檻。連接頭腦和沒有頭腦的世界之間的橋梁是愛。唯有透過愛,我們才能夠知道生命里面如性高潮一般的神秘。
雖然有很多廟宇不是以那種方式來建造,但它是非常有意義的。人們一再避開它,他們太過于生活在道德律里面了,而且很愚蠢,但那個古老的指示是非常有意義的:只有愛能夠成為門檻,因為只有愛能夠使你的詩活起來。
如果你只使用第一種語言,你將會摧毀某種在你里面非常纖細(xì)的東西,你將會變得越來越習(xí)慣于石頭,而越來越不能夠覺知到花朵。
但是還有第二種語言,深深地隱藏在第一種語言的下面,它就好像一個更古老的結(jié)構(gòu),圍繞在第一種語言的周圍,它是那種無法真正被說出的語言。是的,詩就是那種無法真正被說出的語言,但它還是必須被說出來。有一種內(nèi)在的急切要將它說出來,而詩就是那種無法被說出來的東西的語言。
那個能夠被說出的可以透過散文來表達(dá),但是如果你沒有詩,你要如何來表達(dá)那個不能夠被說出的?它是那種無法真正被說出的東西的語言,它是那種為了不必完全保持沉默才說出的語言,它是情感和狂喜的語言。
這些一休禪師的短詩或許并不是那么地富有詩意,事實上,博萊斯(R.H.Blyth)在評論一休禪詩的時候說:“一休禪師的短詩并沒有太大的價值,但是它卻勾劃出一個具有很深的真誠的人,或許就是因為他太誠實了,而無法成為一個偉大的抒情詩人。”
那個目的并不是詩,那個目的是要傳達(dá)某種無法透過一般語言來傳達(dá)的東西。詩被用來當(dāng)成一種工具,這一點(diǎn)要記住。不要以文學(xué)的角度來思考它,要以狂喜的角度來思考它。
有時候狂喜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文字來表達(dá)。就在前幾天,我在閱讀威廉•沙梁爾(Willam Samuel)的作品,他寫道:
有一天,我在我那鄉(xiāng)下小山的地方沉思那溝通之跡,我親眼目睹一個父親和一個在森林中走失好幾個小時的五歲大兒子的快樂重聚。我知道那個小孩一定會被找到,我知道我知道,但是盡管我很確定地知道,我也無法去緩和那個父親的恐懼,或者帶領(lǐng)他去了解所看到的真理,然后當(dāng)我在思考的時候,當(dāng)我很想表達(dá)而窮于措辭的時候,我看到了那個小男孩找到了他的父親。
喔!多么棒的一個重聚!一個打赤腳的流浪兒跑出森林,使盡他所有的力量高聲喊出:“爹!爹爹’我同時看到他父親毫不覺得羞恥地啜泣,飛快地抱住那個小孩,一切他所能夠說的就是:“哈利路亞!贊美神!”一再一再地,“哈利路亞!贊美神!”
有些時候,有某些東西必須被說出來,但是卻說不出話來;有些時候,眼淚可以比語言說得更多;有些時候,笑聲可以比語言說得更多;有些時候,姿勢可以比語言說得更多;有些時候,沉默可以比語言說得更多。所有的笑聲、所有的眼淚、所有的姿勢和沉默,它們都包含在第二種語言——詩的語言里。
威廉沙梁爾還寫道:
有一次在中國,有人給了我一首簡單的詩去讀,然后要我解釋,我本來準(zhǔn)備好要立刻回答,但是他們告訴我說我有二十八天可以思考。“為什么要那么久?”我問,帶著一般西方人的缺乏耐心。
他們回答說:“因為一次讀不到什么,至少要讀十二次。”然后我聽到了一個旋律,那是如果我沒有一直讀所無法聽到的。自從那次以后,我就知道說為什么《圣經(jīng)》或任何其他書本里面的句子,已經(jīng)被讀過無數(shù)次了,卻在某一天再讀一次的時候會突然跑出一個全新的意義。
這就是咒語的整個奧秘,咒語是一首濃縮的詩,它是詩的主要部分。只是讀它,你無法了解它,并不是說你無法在理智上了解,理智上的了解很容易,那個意義很明顯,但是明顯的意義并不是真正的意義,明顯的意義來自第一種語言,隱藏的意義必須被等待,你必須以一種很深的愛和祈禱的心境來重復(fù)誦念它……有時候它會突然從你的無意識進(jìn)出來,它會顯露給你,你會聽到一個旋律,那個旋律就是它的意義,而那個意義并不是你第一次閱讀所了解的意義。一個人從來不知道它將會在什么時候發(fā)生。
因此,在東方,人們一直在重復(fù)誦念《可蘭經(jīng)》、《吉踏經(jīng)》、或《法句經(jīng)》,他們繼續(xù)在重復(fù)誦念,每天早上和晚上,他們都繼續(xù)重復(fù)誦念,盡可能念很多次,甚至多到不去算幾次,算幾次有什么意義?但是隨著每一次的重復(fù)誦念,就有某種東西會更深入你里面,那個溝槽會加深,有一天,那個旋律就會被聽到。
當(dāng)你聽到了那個旋律,你才算是知道了真正的咒語,你才算是碰觸到了第二層隱藏的層面,那是它里面真正的詩,它是無法被了解的,它只能夠被聽到;它無法被了解,它只能夠被經(jīng)驗。
這些一休禪師的短詩就好像咒語一般,不要試圖用理智去了解它們,而要用很深的愛、同感和交融來跟它們玩,那么,慢慢、慢慢地,就好像芬芳一樣,就好像一個旋律一樣,某種東西將會在你里面產(chǎn)生,你就能夠了解這個人想要傳達(dá)的。他想要傳達(dá)那個不能夠被傳達(dá)的,他想要說出那人沒有辦法被說出的,而他能夠?qū)⑺鼈鬟_(dá)出來。
一休這個人是一個奇怪的師父,禪師們都是奇怪的師父。一個宗教人士一定會變得很奇怪,因為他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在生活.他生活在一種不同的真實存在里,他以一個外來者存在于此,他對于這個平常的世界來講是一個陌生人,因為他雖然在這里,但是他不屬于這里,他雖然生活在這里,但是不被它所碰觸、不被它所污染。他雖然生活在這里,但是他以一種無法被碰觸到的方式在生活。他不逃離世界,他以一種不尋常的方式生活在尋常的世界里。
我聽說過一休禪師的一些故事,其中一個就是如此,它能夠讓你嘗一下這個人。在我們進(jìn)入他的詩之前,最好能夠嘗一下這個人。
在一個夏天的日子里,一休禪師正在工作,或許是在清除雜草,他感到非常疲倦,而且天氣又很熱,因此他跑到那座廟的陽臺上去吹涼風(fēng),他覺得很舒服,所以他就跑進(jìn)廟里,將佛像從寶座上拿下來,把它綁在外面的一根竹桿上,說:“現(xiàn)在你也使你自己涼快一下!”
這看起來很荒謬,將一個木頭做的佛像綁在一根竹桿上,告訴佛像說:“現(xiàn)在你也使你自己涼快一下!”但是你看……有很深的東西在那里。對一休來講,已經(jīng)不再有死的東西,甚至連木頭做的佛像對他來講都不是死的,一切都是活的,他開始感覺每一樣?xùn)|西就好像他在感覺他自己一樣,那些我和你之間的界線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他已經(jīng)達(dá)到了“一”。
還有另外一個故事,情形跟上面這個故事完全相反:
有一天晚上,天氣非常冷,他住在一座廟里面。突然間,在半夜的時候,廟里的住持聽到一些噪音,而且又看到光,所以他就跑過來問說:“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
他看到一休坐在那里,他在燒一個木頭做的佛像,那個住持嚇了一跳,他說:“你瘋了嗎?你是怎么了?你在干什么?這是瀆神的,沒有比這個更大的罪惡,你居然燒了我的佛像!”
一休拿了一根棒子,開始挑那些灰燼,住持說:“現(xiàn)在你在干什么?你想要干什么?”
一休說:“我想要看看有沒有佛的骨頭。”
住持說:“你一定是完全瘋掉了,你怎么能夠在一個木頭做的佛像里面找到骨頭?!”
一休笑著說:“夜晚很長,而且很冷,而你有那么多木頭做的佛像,為什么不再多拿幾個來?你也可以藉此來暖身。”
這個人的確是一個奇怪的人。有時候他會在一個炎熱的夏天將一個木頭做的佛像綁在一根竹桿上說:“現(xiàn)在你也使你自己涼快一下!”有時候他會焚燒一個木頭做的佛像,因為夜晚太冷了,他告訴住持說:“你注意看著我,我里面的佛正在顫抖。”事實上,這兩個故事是一樣的,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看同樣的東西。
一個達(dá)成的人,一個有了解的人,沒有分別心,那個區(qū)別喪失了,那個分別消失了,所有的界線都變得沒有意義。一個達(dá)成的人生活在沒有界線之中,生活在無限之中。
現(xiàn)在,讓我們來看這些短詩:
從會漏的路回到不會漏的路途中休息
如果它下雨,那么就讓它下雨
如果它吹風(fēng),那么就讓它吹風(fēng)
每一個字都必須帶著同感力來穿透它。“會漏的路”意味著這個世界——欲望的世界。透過欲望,我們會漏掉我們的能量;透過欲望,我們是在浪費(fèi)我們的生命;透過欲望,我們就消失在排水管里。
這個世界是會漏的路,人只是在這里浪費(fèi)他自己,從它無法得到任何東西,永遠(yuǎn)都無法得到任何東西。事實上,你以一個國王來,但是卻以一個乞丐死,這是一條會漏的路!每一個小孩被生下來的時候都是一個國王,但是不久那個王國就失去了,那個清純、那個天真就失去了。每一個小孩都是伊甸園里的亞當(dāng),每一個小孩都必須被逐出伊甸園,然后他開始進(jìn)入欲望的世界。
有千千萬萬個欲望存在,它們是沒完沒了的,它們無法被滿足,它們只會帶來挫折和更多的挫折,每一個欲望都是一個新挫折的陷阱。你再度希望,然后你又掉進(jìn)陷阱,而每一個欲望只會帶給你更大的挫折,但是到了它來的時候,你又會再度去欲求,你從一個欲望走到另一個欲望,你可以繼續(xù)走好幾百萬世,事實上,我們就是一直這樣在走。
一休稱之為會漏的路,至于永遠(yuǎn)不會漏的路是什么呢?是那個在我們和它誕生之前的世界,或者是當(dāng)我們和它都不復(fù)存在之后的世界。
在禪宗里面,這是最基本的靜心之一:去找尋那個在你出生之前的臉,或者是去找尋那個在你死后還會存在的臉。只是去想它就會帶給你很大的達(dá)成,只是繼續(xù)靜心冥想它,一個人就會開始感覺到某種沒有臉的東西。這就是你原始的臉;沒有臉。在你出生之前,你是沒有臉的,你也沒有身體、沒有頭腦、沒有名宇、沒有形體——一既無名亦無形。你存在,但是你沒有跟任何東西認(rèn)同。
在所有這些會漏的路的噪音當(dāng)中,在所有這些一個欲望接著一個欲望去追逐的人當(dāng)中再度去了解它;去認(rèn)出并且去了解那個當(dāng)你既不是身體,也不是頭腦,而只是一個純粹的意識或是一個觀照時的原始的臉,就是所有靜心的目標(biāo),那個被稱之為永遠(yuǎn)不會漏的路。如果你能夠停留在那種狀態(tài)下,你生命的能量將不會漏掉。
回家的路就是回到源頭,回到那個原始的臉。所有的宗教都是要往回走的路,宗教意味著一百八十度的向后轉(zhuǎn),一個絕對的向后轉(zhuǎn)。我們正在急速離開原始的源頭,我們正在急速離開我們自己,我們必須回來,我們必須來到我們原始的源頭,因為只有在那里才有和平、滿足和喜鐵,只有在那里才有達(dá)成。
源頭就是目標(biāo),它們是從來不分開的,只有源頭可以成為目標(biāo)!當(dāng)一個人回到他原始的源頭,一個人就算達(dá)成了一切生命所能給予的,一切生命所要給予的。
人生是失去樂園,而宗教是重新拾回它。沖進(jìn)欲望的世界是亞當(dāng)從上帝的恩典墮落下來,而回頭就是基督,他們是同一個人!亞當(dāng)和基督并不是兩個不同的人,他們是同一個人.只是他們的方向改變了。亞當(dāng)走在會漏的路上,他離開了源頭,離源頭越來越遠(yuǎn),而基督是回過頭來,他已經(jīng)轉(zhuǎn)回來了。
基督教的用語“改變信仰”剛好就是意味著那樣:回過頭來。“改變信仰”并不是意味著一個佛教徒變成一個基督徒,或是一個道教徒變成一個基督徒。“改變信仰”意味著亞當(dāng)變成基督,它跟基督教無關(guān),而跟基督的本性有關(guān)。藉著變成一個基督徒,你并沒有改變信仰,沒有什么東西被改變。你以前是一個佛教徒,你沖向欲望的世界,然后你變成一個基督徒,你還是繼續(xù)沖向同一個世界,只是貼在你身上的標(biāo)簽改變了,現(xiàn)在你不再被稱為佛教徒,你被稱為基督徒,或者你可以是一個基督徒,而你轉(zhuǎn)變成一個佛教徒,那也不是真正的改變信仰。
“改變信仰”意昧著一個一百八十度的轉(zhuǎn)變-一亞當(dāng)回過頭來。
佛教徒甚至有一個更美的字來形容它,它被稱為“帕拉夫里提”,它的意思剛好就是一百八十度的向后轉(zhuǎn),比那個更少是不行的,如果你只是錯過一度,你還是會沖進(jìn)世界。
這也是我弟子的意義:回過頭來。
那個“休息”意味著我們短短的人生,它是那么地短,所以下雨或刮風(fēng),憂傷或熱情,都只是短暫的,或是只有很小的意義。
現(xiàn)在,讓我們來聽聽這首短詩:
從會漏的路回到不會漏的路途中休息
如果它下雨,那么就讓它下雨
如果它吹風(fēng),那么就讓它吹風(fēng)
我們的人生是那么地短暫,受它打擾是沒有意義的。有人侮辱你,你就覺得受到了很大的打擾,而它是那么地短暫!它是不會繼續(xù)停留的,一切都將會失去?;蛘哂腥顺晒α耍缓蟀l(fā)瘋;或者有人累積了很多財富,然后就沒有辦法走在地面上,而開始飛了起來。
在古時候的羅馬有一個傳統(tǒng),一個很美的傳統(tǒng),它應(yīng)該在每一個國家被遵循。每當(dāng)一個羅馬的征服者回來——他已經(jīng)征服了一些新的國家,他成為一個偉大的戰(zhàn)士,他帶著很大的成功和勝利回來——群眾就會對他高聲歡呼,他會像一個神一樣地被道賀。那個傳統(tǒng)是:有一個仆人會走在他的后面,繼續(xù)提醒他說:“不要被那些人所欺騙,先生,不要被那些人所欺騙!不要被那些愚蠢的人所欺騙,否則你將會發(fā)瘋。”就在那個征服者回來的時候,有一個仆人或是一個奴隸必須繼續(xù)重復(fù)這句話,好讓他能夠記住,否則當(dāng)成功來到的時候,一個人很容易就會發(fā)瘋。
這種做法應(yīng)該在每一個國家都被遵循。必須有一個人跟隨著卡特總統(tǒng)或印度總理莫拉吉德賽,提醒他們說:“不要被成功所欺騙,它是短暫的,它只是一個泡沫,一個肥皂泡沫,不要讓它進(jìn)入你的頭腦。”
成功會進(jìn)入頭腦,失敗也會進(jìn)入頭腦,它會傷害一個人,而這一切都是短暫的,這個休息是短暫的。只要去想想那個無限性……在你出生之前有無限的時間,在你之前的時間是沒有起點(diǎn)的,而且在你死后也將會有無止境的時間跟隨在你之后,在這兩個無限之間,你是什么?你的人生是什么?只是一個肥皂泡沫,一個片刻的夢。
不要讓它來影響你。如果一個人能夠保持覺知,不要被成功或失敗所影響,不要被贊美或侮辱所影響,不要被敵人或朋友所影響,那么一個人就會回到原始的源頭,一個人就變成一個觀照。
從會漏的路回到不會漏的路途中休息
如果它下雨,那么就讓它下雨
如果它吹風(fēng),那么就讓它吹風(fēng)
你不會受它所打擾,思考它,沉思它,它是一個很大的奧秘,它是請佛最大的奧秘之一。只要覺知到,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瑣事、都是短暫的,只是一個仲夏的夢。它正在走掉,它已經(jīng)在走掉,你無法抓住它,不需要去執(zhí)著于它,不需要去推它,不管它是好是壞,它都會自己走掉,不管它是什么,它正在走掉。一切都正在走掉,河流正在流,你保持不受打擾,你保持超然,只是一個觀照,這就是靜心。
很久以前的我自己在自然里面是不存在的,當(dāng)死的時候沒有地方可以去,根本什么都沒有, 再度地,試著去了解每一個字:很久以前的我自己……在出生之前我們是不存在的,在死后我們也會再度是一樣的,沒有自己在那里,在死后也將不會有自己在那里。
佛陀非常堅持這個“沒有自己”的洞見,因為我們所有的欲望都圍繞在“自己”的觀念周圍,那個“自己”意味著“我是”或“我存在”。如果我存在,那么有一千零一個欲望會產(chǎn)生;如果我不存在,那么欲望怎么能夠從空無產(chǎn)生?
這是佛陀對世界最大的貢獻(xiàn)之一,就“無我”這個觀念而言,他超越了所有其他的師父——克里虛納、基督、查拉圖斯特和老子——-他超越了所有的人。
這是最基本的靜心之一。如果“我不存在”這個事實能夠深入到你里面,那么突然間,世界就消失了。知道“我不存在”就是知道說不需要做任何事,不需要成為任何東西,不需要去占有任何東西,不需要去達(dá)成任何東西。當(dāng)沒有自己,野心是無關(guān)的;如果有一個自己,那么野心是有關(guān)的。
那就是為什么除了佛教以外,其他有的宗教會掉進(jìn)了一個陷阱,那個陷阱就是:他們試著不要去欲求這個世界的東西,但是他們開始去欲求彼岸的東西,然而那是一樣的,那個欲望是一樣的,至于你欲求什么,那是無關(guān)緊要的。你欲求的目標(biāo)是什么根本沒有什么差別,那個欲望是一樣的。
你欲求金錢,或者你欲求靜心,那個欲望是一樣的,只是目標(biāo)改變了,但目標(biāo)并不是問題之所在,問題在于欲望本身,在于那個欲求本身。有人欲求在此地的長壽,在此地一個很美的身體,成功、名聲、聲望;其他有人欲求跟神在樂園里的永恒生命,這有什么差別?唯一的差別似乎就是:前者并沒有像后者那么貪婪,后者更貪婪。
那就是為什么你們所謂的靈修人士是非常貪婪的人。印度人非常貪婪,那并非只是偶然的,因為它是那么靈修的一個國家。那個靈修創(chuàng)造出新的貪婪。事實上,所謂的圣雄一直在教導(dǎo)人們說:“不要欲求這個世界的東西,因為它們是短暫的,要欲求彼岸的東西,因為它們才是永恒的。”這個他們稱之為棄俗,這是真的棄俗嗎?這是欲望的加重,這是在要求永恒的滿足。
世俗的人是單純的人,他們滿足于短暫的欲望,而那些追求彼岸的人似乎是無比的貪婪,他們對這個世界不滿足,他們需要一個有永恒快樂存在的另一個世界,在那里,美麗永遠(yuǎn)不會消失;在那里,生命永遠(yuǎn)都是年輕的;在那里,人們可以一直活下去而不會變老。
這是貪婪!這是純粹的貪婪!這是貪婪被移植到另外一個世界,這個比第一種來得更貪婪。更避免這種所謂的心靈物質(zhì)主義,它完全是物質(zhì)主義的,它并沒有改變你的人生,它不可能改變它,它只是滋養(yǎng)你舊有的頭腦,它毒害你更深。
佛陀說,基本的靜心就是去看說:“我不存在,而且我也將不存在,所以,我怎么能夠處于兩個空無之間?如果我以前不存在,而死后我也不會再存在,那么現(xiàn)在怎么能夠存在?”一個人不可能存在于兩個空無之間,那么,現(xiàn)在這個也必然是一個空無——我們并沒有很正確地看到它。
很久以前的我自己……
在出生之前,我們是不存在的,沒有自己,在死后我們也會再度是如此,所以,在現(xiàn)在這個片刻,我們就是處于這種狀態(tài),世界上沒有一樣?xùn)|西我們可以說是我們自己的,甚至連我們自己我們都不可以說是我們自己的,這進(jìn)入到了問題最深的核心。
不要拋棄東西,要拋棄你自己,然后東西就會自動被拋棄。如果我不存在,那么房子怎么能夠?qū)儆谖??如果我不存在,那么我怎么能夠占有一個女人或一個男人?如果我不存在,那么我怎么能夠占有一個小孩?如果我不存在,那么怎么可能去占有?沒有一個人可以去占有??闯瞿莻€不同。
其他的宗教都說:拋棄占有物!而佛陀說:拋棄那個占有者。當(dāng)然,那是更深入的,無限地深入。你可以拋棄占有物,但是那個占有者仍然存在,這樣的話那個再度占有的意圖還是存在,那個占有者將會從后門帶進(jìn)他的占有。
你可以看到這樣的事在發(fā)生:一個人拋棄了他世俗的生活而跑到一個喜馬拉雅山的山洞里,但是他卻開始占有那個山洞。如果有其他人來,也住進(jìn)了那個山洞,他就會將他趕出去,他會說:“滾開!這是我的山洞。”而這個人已經(jīng)拋棄了他的房子、他的太太和他的小孩,現(xiàn)在,同樣的占有換了一個新的形式。
你占有什么是無關(guān)緊要的,但是如果你占有,那么你就是仍然停留在會漏的路上。
拋棄東西并不是意味著逃離東西,東西還在那里,它們到處都會在。在喜馬拉雅山的山洞里,東西也會在那里——山岳、樹木——你也可以開始占有它們。如果你坐在某一棵樹下,你就會開始占有它。這棵是你的樹,其他的苦行者不可以在那里靜心,他必須去找到他自己的樹,或者你會開始占有廟宇、寺院、或教會;或者你會開始占有哲學(xué)——印度教哲學(xué)、基督教哲學(xué)、或伊斯蘭教哲學(xué);或者你會開始占有經(jīng)典——《吉踏經(jīng)》、《可蘭經(jīng)》、或《圣經(jīng)》;或者你會開始占有神的觀念:“這是‘我的’神的觀念,你的觀念是錯的,我的觀念是對的。”
佛陀切斷了那個根。他說沒有一個人可以去占有。只要去看看它的美,以及它深遠(yuǎn)的含義,他就是連根拔除。他不是切斷樹枝和樹葉,因為這樣的話,樹木還會發(fā)芽,因為那個根仍然保持完整。切斷那個根,那么整棵樹就死掉了。不要拋棄占有物,要拋棄占有者,那么你就可以毫無問題
生活智慧
 

[下載聲明]
1.本站的所有資料均為資料作者提供和網(wǎng)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xué)習(xí)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權(quán)的,請來電指出,本站將立即改正。電話:010-82593357。
2、訪問管理資源網(wǎng)的用戶必須明白,本站對提供下載的學(xué)習(xí)資料等不擁有任何權(quán)利,版權(quán)歸該下載資源的合法擁有者所有。
3、本站保證站內(nèi)提供的所有可下載資源都是按“原樣”提供,本站未做過任何改動;但本網(wǎng)站不保證本站提供的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時本網(wǎng)站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損失或傷害。
4、未經(jīng)本網(wǎng)站的明確許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鏈接本站下載資源;不得復(fù)制或仿造本網(wǎng)站。本網(wǎng)站對其自行開發(fā)的或和他人共同開發(fā)的所有內(nèi)容、技術(shù)手段和服務(wù)擁有全部知識產(chǎn)權(quán),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壞,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傳資料,請點(diǎn)我!
COPYRIGT @ 2001-2018 HTTP://m.fanshire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