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議論文輔導用資料

  文件類別:其它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

  文件大?。?9K

  下載次數:119

  所需積分:2點

  解壓密碼:qg68.cn

  下載地址:[下載地址]

清華大學卓越生產運營總監(jiān)高級研修班

綜合能力考核表詳細內容

MBA議論文輔導用資料
在美國,每年有10萬名左右的工商管理碩士(MBA)涌人人才市場。如果想在一所頂尖級商學院完成兩年的全日制學業(yè)并獲得學位,總計大約需要花費10萬美元。最終他們可能會得到非常好的職業(yè):甚至連喬治•W•布什也是哈佛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但是,這能歸功于他們在商學院所受的教育嗎?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教授杰弗里•普費弗進行的—項新的研究表明,答案是否定的。
在各種學校教育中,1908年在美國發(fā)明的MBA教育很成功,對它的需求激增,而且不僅僅局限在美國。國際教育學會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2000年秋季進入美國大學學習的MBA學生中有14.4%來自國外。但在一份新雜志《管理學和教育學研究》的創(chuàng)刊號上,普費弗教暖和克里斯蒂娜•方共同發(fā)表的一篇文章認為很少有證據表明接受MBA教育對一個人的薪水和職業(yè)會產生很大影響。
為了尋找MBA教育同未來薪水之間的聯(lián)系,普費弗教授查遍了40年的研究文件,并最終認定缺乏證據。他引用MBA的兩類主要雇主——咨詢公司和投資銀行的內部研究文件證明,未接受MBA教育的人并不比受過此教育的同事差。其中一項研究的作者這樣告訴他:“通常接受MBA教育只是使你比同事們大幾歲而已。”
當然,如普費弗教授所承認,獲取課堂知識或許并不是接受MBA教育的唯一原因。頂尖級商學院為其學生提供了價值不可估量的人際網絡。同時商學院也把他們從人才堆中篩選了出來,以供公司挑選。
對MBA教育的批評也是越來越多了——不僅僅是因為它不能提供較高的收入。今年早些時候,阿斯彭學會公布了對2000名MBA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調查發(fā)現(xiàn),上學期間學生的價值觀發(fā)生了變化:他們把顧客需要和產品質量放在了次要地位,而把股東價值放在了較高位置。調查呼吁課程設置中提供更多的有關企業(yè)老板如何平衡相互沖突的商業(yè)和社會需求的具體實例。而目前的課程提供的有關道德的案例較少。
另一項由美國商學院協(xié)會(它負責批準MBA教育課程)進行的研究表明,MBA畢業(yè)生認為跟人有效交流是最有效的職業(yè)技巧——但只有6%的商學院提供了對這方面知識的有限度的講授。
如何改正這些缺點呢?魁北克麥基爾大學教授、MBA教育評論家亨利•明茨伯格認為,管理學教育應該僅提供給那些有管理經驗的人;它在向學生提供學習機會的同時還應提供獲得反饋的機會。他仔細研究了19名哈佛MBA畢業(yè)生的職業(yè)生涯,發(fā)現(xiàn)其中有10位逐漸陷入了困境:通常是公司破產或他們自己失業(yè)。明茨伯格說,那位最著名的哈佛商學院1975屆畢業(yè)生(指喬治•W•布什——本報注)仍然“有待調整”。
(《參考消息》02/8/12日)

★ 0 + 0 > 7 +(—3) 嗎?
一個美麗的玫瑰園,小姑娘偏要說是個壞地方,這奇怪嗎?不奇怪,因為她只看到了花下的刺。
現(xiàn)實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人。明明是個人才,在有些人眼里,因為有一點缺點,他們就毫不猶豫地把他打入“冷宮”。奇怪嗎?不奇怪,因為他們只看到了人才的缺點。
春秋時期,有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優(yōu)點,不妨算作“7”,他缺點也是有的,不妨算作“—3”。齊桓公正是看中了管仲的“7”,把“7”投入到齊國的爭霸大業(yè)中,才使齊國得以九合諸侯,雄極一時。
當代的中國,正處在改革開放的時代,需要大量的人才。但在人才任用問題上,還存在很多弊病。有本領的人,因為這樣那樣的缺點而不能被任用;而既無長處也“無缺點”的人,卻得以高升。像管仲這樣的奇才,放到今天,也不一定會被他看中。用公式表示就是:0+0>7+(—3)。
為此,我們要打破任用人才方面的慣性,打破人才觀方面的慣性,讓更多的人才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人才不能得以任用,還在于某些領導的官僚主義思想嚴重。那些八股先生們,一面被魚饞得口水直滴,一面又把頭搖得像撥浪鼓:“被刺卡住,可不是鬧著玩的!”于是,很不情愿地把有營養(yǎng)的“魚”扔了,卻去喝“白開水”。
“八股先生”們,要知道只喝“白開水”很快會得貧血癥的,而國家也很可能因此而葬送在你們手中。我奉勸"八股先生”們學一學齊桓公的公式:7+(-3)>0+0。
朋友們,為了國家的興旺,我們應使人才能充分發(fā)揮其作用,讓他們?yōu)楦母镩_放的順利進行貢獻自己的力量!

★ “封殺記者”余波未了
材料一 據8月8日《南方周末》報道,日前,蘭州市公安局將一紙“公函”送到蘭州市內6家都市類報紙負責人手中,宣布對16名記者予以“封殺”。公函稱:由于個別記者因采訪不深入,出現(xiàn)了一些嚴重失實的報道,這些失實報道既違背了新聞報道客觀真實性的原則,也損害了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的形象,給公安工作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同時,鑒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和保密性,公安局以后將不再接待這16名汜者,這些記者也“再不宜到公安機關采訪”。上述事件見諸報端之后,各方評說不一而足。
材料二 值得稱道的“局恥教育”
鄭州市公安局對新進公安系統(tǒng)的大中專畢業(yè)生上的第一課,是參觀“局恥室”,進行“局恥教育”。“局恥教育”是一種生動的警示教育。它有助于年輕一代的公安干警嚴格要求自己,增強法紀意識和危機意識,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以身邊發(fā)生的事例為警戒。

例文 “局恥室”與“封殺令”
兩地公安局,一個露恥,以恥育人,提高新進人員的思想素質;一個護“短”,以權壓人,粉飾本系統(tǒng)的“高大”形象。同時對待自身存在的問題,卻表現(xiàn)出兩種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一正一反,一清一渾,實在令人印象深刻。
俗話說“知恥近乎勇”。一些地方公安部門的恥辱,都是一塊塊長在自身的瘡疤,背后都有一個個沉重的教訓,都是付出沉重代價后留下的。丟棄它、遮掩它很容易,時間就是最好的“淡忘劑”。過去的恥辱可以不提不說.那以后呢,會不會發(fā)生類似的問題?答案不言自明。如果不常去揭一揭瘡疤,恐怕那份沉重還要續(xù)演。鄭州市公安局把恥辱當成了一份財富珍藏,為恥辱開一個陳列室,讓它永久地擺在那兒,成為教育的課堂,時時警戒,時時清醒。而蘭州市公安局把記者對內部行風的監(jiān)督說成是“不實報道”,“封殺”記者,是把系統(tǒng)內部的污垢和恥辱藏起來,自己臉上有了光,當事人得到縱容,從此將可能導致污垢泛濫,恥辱橫生。
對待恥辱的兩種態(tài)度,反映出兩地公安局的思想意識問題。打鐵須得自身硬,身負除暴安良、維護社會穩(wěn)定職責的公安部門,應該首先做到自清自律,取信于民。做錯了,要承認自己的錯誤,并認真改正錯誤,百姓會原諒;相反,自己知法犯法,不加處理,還諱疾忌醫(yī)地護著,讓百姓看到的不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是“人治”大于“法治”,最終損害了自身的形象,也削弱了法律的嚴肅性、公正性。
在作風建設上有兩種境界:他律和自律。他律是外在力量的約束,自律是自我約束。媒體監(jiān)督和公眾的輿論監(jiān)督就是他律,自揭瘡疤的“局恥室”就是自律。一邊是自律有加,一邊是拒絕他律,之間有云泥之別。我希望蘭州市公安局好好學習鄭州市公安局的做法.收回“封殺令”,創(chuàng)設“局恥室”,從而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些,真正擔當起“為人民服務”的光榮職責。
摘編自《工人日報》8月13日 文/郭雅

★ “半”的魅力
神龍見首不見尾,遮去一半;雪上空留馬行處,掩去一半;待月西廂,迎風戶開,妙在一半;懷抱琵琶,美人遮面,魅在一半……江湖術士稱“半仙”,地頭上土豪稱“半城”,風雅宰相賈似道自題“半閑堂”,梁妃徐娘半老常作“半面妝”……大千世界眾生百態(tài),半遮半露,引人入勝。
欲知美學三昧,再看三點:
某些官員收入,小民只知一半,多數存款何來?閑人休得打聽。道理古為今用,消費洋為中用,半盤西化,美味適度。
某些選舉,新聞照例報道一半。公布預定的選舉果,掩去精彩的選舉程序,選民勿須苛求加強透明度,透明就沒味兒了。
“文革”內幕,揭開一半,另一半藏在檔案館里。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都是迂夫子,不懂藝術魅力。
曾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又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走過來的龍的傳人,對半字藝術如此戀戀不舍,可惜中華民族古往今來的改革老是半途而廢!其原因,至少有一半毀于這遮遮掩掩、真真假假的半字精靈呵!

★什么是生活?我想,生活絕不是吃喝玩樂,庸人才這樣茍活;生活也不是花前月下的漫步,那是對生活的曲解。
我向往的生活是燃燒,不管是工作、學習,還是玩樂,都應該有一顆火熱的心,要盡興、進擊、主動積極;反對應付敷衍,疲疲塌塌、百無聊賴,這決不是在發(fā)熱燃燒,而是能量在消失,熱度在減弱,在慢慢趨向熄滅。我要像鎢絲一般,在燃燒中通體透明,也要像礦石一樣,在燃燒中拋棄廢料,使自己成為有用的鋼鐵。
燃燒的生命,從不吝惜自身的消耗,多少革命先輩,以自己的全部光亮,在黑暗中照耀著前進的征途,多少科學家以自己智慧的火花,照亮這座神秘的科學之宮,人生的價值不正在于此嗎?
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人的一生,不能燃燒,便要腐朽。我決不會腐朽,我要燃燒!
當我看到烏黑的煤塊,毫不埋怨曾被埋在地層深處,只想盡到發(fā)光發(fā)熱的義務,我就會從逆境中奮起;當我看到一根小小的火柴,“嚓”的一聲綻開粉紅的花苞,點燃煉鐵煉焦的爐火,引爆開山拓路的炸藥,我將會重新認識自己的力量,不再感到卑微渺??;當我看到劃破夜幕的流星向黑暗挑戰(zhàn),用迅擊的雄姿,把光留給人間,我會把有限的生命投到偉大的事業(yè)的懷抱!我向往的生活,就是這樣的燃燒!

★據報載,文化部將評選出50名“藝術大師”,以表彰那些為發(fā)展中國藝術事業(yè)做出杰出貢獻的藝術家。然而,評選的條件中卻有一條令人咀嚼不盡的遺憾:“年齡在65歲以上。”
它簡直差點兒要叫人懷疑這是在藝術界評選“壽星”,或者把“大師的”的“大”字作“年齡大”去解:“年齡大的為師”,是謂之“大師”了。讓65歲以下、確有突出成績的藝術家只能從堂皇的藝術宮殿的門縫里偷覷一眼“藝術大師”的榮譽桂冠,其心理反映又將如何?
中國積弊之一,就是往往把年齡同才干貢獻畫等號,似乎“年齡一把,一個抵倆”成了顛撲不破的公理。
這篇文章批評的是評比中論資排輩的做法,但標題卻很新穎:《評“大師”還是評“壽星”》,如果把標題改為“論資排輩要不得”就成了老生常談,落入俗套了。
★ 不要問北大清華為誰辦 童大煥
有一位老太婆,膝下兩個如花似玉的女兒,大女兒賣油紙傘,小女兒賣布鞋,老人天天都在憂傷:晴天的時候,擔心大女兒的油紙傘賣不出去;雨天的時候,又為小女兒的布鞋發(fā)愁。
你不要發(fā)笑,很多時候我們和這個老太婆絲毫沒有兩樣!打個比方,在人才問題上,我們的態(tài)度就是這樣:外國的優(yōu)秀人才到中國來,比如說引進高級技工,我們就大呼小叫說人家來跟我們搶飯碗;要是我們十年寒窗的優(yōu)秀學子紛紛出國吧,又聲嘶力竭地說我們人才流失!進也不是,出也不是,晴天不是,雨天也不是,搞得清華北大這樣的國內一流高校對出國畢業(yè)生的去向問題也諱莫如深猶抱琵琶半遮面,跟國家機密似的。
那天看到《北京市場報》的〈時代生活周刊〉(2002年5月16日版),封面上的大字標題《北大清華為誰而辦》一下吸引了我。報道是這樣說的:2000年北京大學畢業(yè)生畢業(yè)后直接出國留學的大約占畢業(yè)生總數的20%,2001年也接近20%,但總人數上升;來自新華社的數據也表明,清華大學畢業(yè)生直接申請出國的人數呈持續(xù)增長勢頭,1998年為760多人:1999年為960多人;2000年達1120多人;2001年繼續(xù)保持在千人以上。即使是沒有出國的學生,也很大一部分流向了外企。而北大清華對此則遮遮掩掩,北京大學教務處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北大出國留學人員的統(tǒng)計數據是不會向外公開也從來沒有向外公開過的。清華大學有關部門也表示,這些數據沒有得到教育部批準,不能隨便向外界公布。文章說,為支持北大清華建設一流大學的目標,國家從1999年起分3年累計單獨給北大、清華各撥款18個億。但是18個億和更多的投入之后,我們卻驚異地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是在為他人做嫁衣!
話說得言之鑿鑿很有道理,仔細推敲卻全不是那么回事。不用說,人才的市場配置自由流動,不管流入還是流出,遵循的都是個人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的原則,互惠互利,有何不可。很多人認為,正是因為我們現(xiàn)有的發(fā)展環(huán)境,薪資待遇等各方面的條件還不夠好,才更需要一流的人才投入到社會各個行業(yè)中,以改善現(xiàn)狀,從總體上提高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水平。但是說這話的人是否忘了市場資源的最佳配置法則?只有雙方都能夠發(fā)揮最大效用,取得最大收益的配置才是最佳配置。如果以現(xiàn)有的環(huán)境和條件,只需二流三流人才就能達到社會價值的最大化,那么用一流人才就是對一流人才的極大浪費。這個時候我們有什么理由要求一流人才有耐心和信心參與到改造環(huán)境的過程和等待中呢?要知道,他換一個環(huán)境,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都可以得到更好的實現(xiàn)。只有不浪費資源(當然包括人力資源)的選擇才是最好的選擇。再說,我們的一流人才出去了,直接到國外去進行資本的原始積累,賺外國人的錢,并且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經驗,待時機成熟再回國創(chuàng)業(yè),不也同樣可以甚至是更好地從外圍突破,參與到改造我們國內環(huán)境的工作中來嗎?
聰明的智者給悲觀的老太婆出的主意是:晴天的時候,你就想想你賣布鞋的小女兒;雨天的時候,你就想想你賣雨傘的大女兒。果然,老太婆從此臉上掛滿了笑。觀念一變,世界就全變了。
來去自由吧!不必問北大清華為誰而辦,只要它們恪盡職守地為這個世界培養(yǎng)一流的人才,那么它就必將長久地有利于人類也,有利于這個國家和人才自己。
(《雜文報》02年7月9日)

★滿招損,謙受益
我國有一句流傳久遠的古話——“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它告誡人們驕傲自滿會招來損害,謙虛謹慎就能使人受益。從古到今,許多有識之士銘記這一古訓,待人謙虛,因此不斷進步,取得成就,但也有許多昏庸之輩拋棄這一格言,自以為是,因而招致失敗。
驕傲自滿的人,往往認為世界上數自己最了不起,目空一切,剛愎自用。這樣的人不能看到別人的長處,不能進步,最終招致慘痛的失敗,遺恨千古。
古往今來,由于“滿”而招來“損”的人是不乏其例的。楚霸王項羽就是其中的一個。項羽勇力過人,在反秦斗爭中屢建奇功,滅秦之后,恃勇自封為“霸王”。在后來的“楚漢相爭”中,也多次將劉邦殺得大敗。但是項羽因此而驕傲自滿,認為劉邦不如自己,輕敵寡謀,不聽從謀士范增的多次勸告,以致落得無面目見江東父老,自刎烏江。
三國時,蜀國大將關羽也是如此。關羽非常勇猛,曾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在建立蜀漢政權的過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他后來居功自傲,輕視東吳君臣,不聽部下勸告,結果失荊州,走麥城,被孫權殺害。
與“滿招損”相反,謙虛卻能使人得到好處。謙虛的人往往能明智地看到自己與別人存在的差距,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因而能虛心地向別人求教,使自己不斷進步,取得成就。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因謙虛而受益的人更是不勝枚舉。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鬃幽軌蛱撔牡叵蛩性谀承┓矫姹人呙鞯娜苏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都不如孔子賢明,但孔子卻拜他們?yōu)閹?。他向郯子請教關于古代官名的事,向萇弘請教關于音樂的事,向師襄學彈琴,向老聃問禮。孔子吸取各人之長,終于成為一個具有廣博知識的人。 “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rdquo;,正是孔子謙虛品格的自我寫照。
唐太宗李世民也是一個因“謙”而受“益”的人。唐太宗即位時,全國務方面都很混亂,他不因自己是皇帝而驕傲自滿,而是以隋煬帝為鑒,虛心聽取魏征等人的勸諫,輕徭薄賦,體察民情,勵精圖治,終成唐初的“貞觀之治”。
以上的事例,使我們明白。謙虛使人進步、受益,驕傲使人落后、受損。
MBA議論文輔導用資料
 

[下載聲明]
1.本站的所有資料均為資料作者提供和網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權的,請來電指出,本站將立即改正。電話:010-82593357。
2、訪問管理資源網的用戶必須明白,本站對提供下載的學習資料等不擁有任何權利,版權歸該下載資源的合法擁有者所有。
3、本站保證站內提供的所有可下載資源都是按“原樣”提供,本站未做過任何改動;但本網站不保證本站提供的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時本網站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損失或傷害。
4、未經本網站的明確許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鏈接本站下載資源;不得復制或仿造本網站。本網站對其自行開發(fā)的或和他人共同開發(fā)的所有內容、技術手段和服務擁有全部知識產權,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壞,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傳資料,請點我!
COPYRIGT @ 2001-2018 HTTP://m.fanshire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