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會計準則講座 (ppt)
綜合能力考核表詳細內(nèi)容
保險會計準則講座 (ppt)
保險會計準則講座
財政部會計司
主要內(nèi)容 一、保險會計準則的主要特點 二、原保險合同準則 三、再保險合同準則
一、保險會計準則的主要特點
(一)體現(xiàn)我國保險行業(yè)特點
1、風險經(jīng)營
2、發(fā)展較快
3、產(chǎn)品單一
4、行業(yè)開放
(二)體現(xiàn)科學民主決策
(三)體現(xiàn)我國法律要求。一是保險法規(guī);二是會計法規(guī)。
(四)體現(xiàn)會計國際趨同
二、原保險合同準則
(一)原保險合同的確定
(二)原保險合同收入
(三)原保險合同準備金
(四)原保險合同成本
(五)新舊銜接
(一)原保險合同的確定
1、原保險合同的定義
2、原保險合同的確定
3、原保險合同的分拆
4、原保險合同的分類
1、原保險合同的定義
保險合同:是指保險人與投保人約定保險權利義務關系,并承擔源于被保險人保險風險的協(xié)議。保險合同分為原保險合同和再保險合同。
原保險合同,是指保險人向投保人收取保費,對約定的可能發(fā)生的事故因其發(fā)生所造成的財產(chǎn)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約定的年齡、期限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保險合同。
特點:第一,合同一方為保險人,另一方為投保人;第二,保險人承擔源于被保險人的保險風險;第三,為賠償或給付性質的合同。
2、原保險合同的確定
保險人與投保人簽訂的合同是否屬于原保險合同,應當在單項合同的基礎上,根據(jù)合同條款判斷保險人是否承擔了保險風險。
發(fā)生保險事故可能導致保險人承擔賠付保險金責任的,應當確定保險人承擔了保險風險。
保險事故,指保險合同約定的保險責任范圍內(nèi)的事故。
3、原保險合同的分拆
(1)保險風險與其他風險部分能夠區(qū)分并單獨計量:可以分拆。比如,儲金保險。
(2)保險風險與其他風險部分不能夠區(qū)分,或者雖能夠區(qū)分但不能夠單獨計量的:不分拆。比如萬能壽險。
4、原保險合同的分類
(1)國際沒有統(tǒng)一的分類標準
(2)根據(jù)在原保險合同延長期內(nèi)是否承擔賠付保險金責任進行分類:壽險原保險合同和非壽險原保險合同
(3)延長期不同于寬限期
(二)原保險合同收入
1、保費收入的確認
2、保費收入的計量
3、提前解除原保險合同
1、保費收入的確認
保費收入的確認條件
原保險合同成立并承擔相應保險責任
與原保險合同相關的經(jīng)濟利益很可能流入
與原保險合同相關的收入能夠可靠地計量
2、保費收入的計量
(1)非壽險保險合同
按保費總額確定
(2)壽險保險合同
A、一次性收取保費的,按一次性收取的保費金額確定;
B、分期收取保費的,按每期收取的保費金額確定。
3、提前解除原保險合同
(1)退保費
作為保費收入的調整
(2)非壽險保險合同
退保當期應轉銷相關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實際工作中,可以按照精算結果,采取差額提取未到期責任準備金的方式進行處理。
(3)壽險保險合同
退保當期應轉銷相關壽險責任準備金、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實際工作中,可以按照精算結果,采取差額提取壽險責任準備金、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的方式進行處理。
(三)原保險合同準備金
1、原保險合同準備金的定義
2、未到期責任準備金
3、未決賠款準備金
4、壽險、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
5、準備金充足性測試
1、原保險合同準備金的定義
是指原保險合同產(chǎn)生的負債,包括未到期責任準備金、未決賠款準備金、壽險責任準備金和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
2、未到期責任準備金
(1)定義及性質
(2)未到期責任準備金的處理
A、確認非壽險保費收入的當期:
借:提取未到期責任準備金
貸:未到期責任準備金
B、資產(chǎn)負債表日按保險精算確定的金額調整未到期責任準備金:
借:未到期責任準備金
貸:提取未到期責任準備金
3、未決賠款準備金
(1)定義及性質
包括已發(fā)生已報案、已發(fā)生未報案和理賠費用準備
金。
理賠費用準備金:律師費、訴訟費、損失檢驗費、
相關理賠人員薪酬
(2)賬務處理
非壽險保險事故發(fā)生時:
借:提取未決賠款準備金
貸:未決賠款準備金
4、壽險、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
(1)定義及性質
(2)壽險、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的處理
期末按照保險精算結果確認:
借:提取壽險責任準備金
貸:壽險責任準備金
借:提取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
貸: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
5、準備金充足性測試
(1)準備金充足性測試是項新業(yè)務
(2)核算原則
A、重新計算確定的金額大于準備金余額
的,補提。
B、重新計算確定的金額小于準備金余額
的,不調整。
(3)賬務處理
(四)原保險合同成本
1、手續(xù)費支出
2、賠付成本
3、保戶紅利支出
4、損余物資
5、代位追償款
1、手續(xù)費支出
(1)手續(xù)費支出的標準
(2)手續(xù)費支出的核算
一是費用化,發(fā)生時計入當期損益。理由是不符合資產(chǎn)定義。
二是資本化,發(fā)生時計入遞延資產(chǎn)。理由是配比原則。
本準則采納了國際準則建議方法。
2、賠付成本
(1)賠付成本的范圍
(2)提取各項準備金的核算
A、期末確認,按保險精算結果計量:
借:提取XX準備金
貸:XX準備金
B、準備金充足性測試補提時:
借:提取XX準備金
貸:XX準備金
(3)實際支付賠付款項的核算
借:賠付支出
貸:銀行存款
借:XX準備金
貸:提取XX準備金
3、保戶紅利支出
(1)定義及性質
(2)賬務處理
借:保戶紅利支出
貸:銀行存款
4、損余物資
(1)定義及性質
(2)損余物資的計量
按照同類或類似資產(chǎn)的市場價格計量。
(3)損余物資的核算
A、確認時(符合確認條件):
借:損余物資
貸:賠付支出
B、處置時:
借:銀行存款
損余物資減值準備
賠付支出(借差)
貸:損余物資
賠付支出(貸差)
5、代位追償款
(1)定義及性質
(2)代位追償款的處理
A、符合確認條件時:
借:應收代位追償款
貸:賠付支出
B、處置時:
借:銀行存款
壞賬準備
賠付支出(借差)
貸:應收代位追償款
賠付支出(貸差)
(五)新舊準則差異及銜接
1、新舊制度主要差異
(1)保險合同確定、分拆及分類
(2)保費收入的計量
(3)未到期責任準備金的處理
(4)未決賠款準備金的范圍
(5)準備金充足性測試
(6)損余物資、代位追償款的處理
(7)列報
2、新舊制度銜接(未來適用法)
三、再保險合同
(一)再保險合同的定義
(二)分出業(yè)務
(三)分入業(yè)務
(四)新舊制度差異及銜接
(一)再保險合同的定義
1、定義
2、基本特點
(1)屬于保險合同
(2)合同雙方都是保險人
(3)屬于補償性合同
(4)獨立于原保險合同
3、分類(比例分保和非比例分保)
(二)分出業(yè)務
1、基本要求
2、應收分保準備金
3、分出保費
4、攤回分保費用
5、攤回分保賠付成本
6、調整事項
1、基本要求
(1)不得相互抵銷
A、再保險分出人不應當將再保險合同形成的資產(chǎn)與有關原保險合同形成的負債相互抵銷。
B、再保險分出人不應當將再保險合同形成的收入或費用與有關原保險合同形成的費用或收入相互抵銷。
(2)分保收入、費用于滿足確認條件時處理
現(xiàn)行制度要求采用賬單法確認收入、費用。
2、應收分保準備金
(1)范圍
包括應收分保未到期責任準備金、應收分保未決賠款準備金、應收分保壽險責任準備金、應收分保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
(2)應收分保未到期責任準備金
在計算確認原保險合同(非壽險業(yè)務)未到期責任準備金的當期確認,作為沖減提取未到期責任準備金處理。
借:應收分保未到期責任準備金
貸:提取未到期責任準備金
2、應收分保準備金
(3)應收分保未決賠款準備金、應收分保壽險責任準備金、應收分保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
分出人應當在提取原保險合同未決賠款準備金、壽險責任準備金、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的當期,按照相關再保險合同的約定,計算應由分保接受人承擔的相應準備金,作為攤回分保XX準備金,計入當期損益,同時確認應收分保未決賠款準備金、應收分保壽險責任準備金、應收分保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等項資產(chǎn)。
2、應收分保準備金
賬務處理
借:應收分保XX準備金
貸:攤回XX準備金
2、應收分保準備金
例1:2005年12月2日,甲保險公司與A保險公司簽訂一份成數(shù)分保財險再保險合同,將合同規(guī)定范圍內(nèi)的原保險業(yè)務向A公司辦理分保。合同約定,分保比例為10%;分保手續(xù)費率為25%;合同起期日為2006年1月1日,保險責任期間為1年。2006年1月1日,甲公司就該再保險合同規(guī)定業(yè)務范圍內(nèi)的紅星企業(yè)財產(chǎn)保險合同確認保費收入12萬元;1月31日,甲公司就紅星企業(yè)財產(chǎn)保險合同提取未到期責任準備金11萬元;3月18日,紅星企業(yè)財產(chǎn)保險合同約定的保險事故發(fā)生,至3月31日尚未結案定損,甲公司就該合同提取未決賠款準備金7 500萬元。
2、應收分保準備金
甲公司確認應收分保準備金的相關會計處理如下:
(1)2006年1月31日
借:應收分保未到期責任準備金——A公司 1.1
貸:提取未到期責任準備金 1.1
(2)2006年3月31日
借:應收分保未決賠款準備金——A公司 750
貸:攤回未決賠款準備金 750
3、分出保費
在確認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的當期計算確認分出保費:
借:分出保費
貸:應付分保賬款
4、攤回分保費用
(1)范圍
分保分出人發(fā)生的應由分保接受人承擔
的費用,如手續(xù)費、其他有關稅費等。
(2)在確認保費收入的當期,確認攤回分保
費用
借:應收分保賬款
貸:攤回分保費用
4、攤回分保費用
例2:沿用例1資料,2006年1月1日,甲公司就紅星企業(yè)財產(chǎn)保險合同計算出應向A公司分出保費金額為1.2萬元、攤回分保手續(xù)費金額為0.3萬元。
2006年1月1日,確認分出保費及攤回分保費用如下:
借:分出保費 1.2
貸:應付分保賬款——A公司 1.2
借:應收分保賬款——A公司 0.3
貸:攤回分保費用 0.3
5、攤回賠付成本
(1)確認
分保分出人應當在實際支付賠付款項或實際發(fā)生理賠費用而沖減原保險合同相應準備金的當期,沖減相應的應收分保準備金余額;同時,按照再保險合同的約定,計算確定應向分保接受人攤回的賠付成本,計入當期損益。
5、攤回賠付成本
(2)賬務處理
借:攤回XX準備金
貸:應收分保XX準備金
借:應收分保賬款
貸:攤回賠付支出
5、攤回賠付成本
例3:沿用例1的資料,2006年4月20日,紅星企業(yè)發(fā)生的保險事故結案定損,甲公司確定應向紅星企業(yè)支付保險賠款7 150萬元,甲公司發(fā)生相關理賠費用10萬元,甲公司在確認該保險合同賠付成本的同時轉銷了相關未決賠款準備金7 500萬元。甲公司就紅星企業(yè)保險賠款計算出應向A公司攤回的賠付成本金額為716萬元。會計處理如下:
借:攤回未決賠款準備金 750
貸:應收分保未決賠款準備金——A公司 750
借:應收分保賬款——A公司 716
貸:攤回賠付支出 716
6、調整事項
(1)原保險合同提前解除
分保分出人應當在原保險合同提前解除的當期,轉銷相關應收分保準備金余額。
6、調整事項
(1)損余物資、代位追償款
分保分出人應當在因取得、處置損余物資,確認、取得代位追償款項而調整原保險合同賠付成本的當期,根據(jù)相關再保險合同的約定,計算攤回分保賠付成本的調整金額,計入當期損益。
(三)分入業(yè)務
1、核算方法
2、分保費收入
3、分保費用
4、分保準備金
5、調整事項
1、核算方法
(1)賬單法
(2)預估法
2、分保費收入
分保費收入確認條件同保費收入。
(1)再保險合同成立并承擔相應保險責任;
(2)與再保險合同相關的經(jīng)濟利益很可能流入;
(3)與再保險合同相關的收入能夠可靠地計量。
3、分保費用
(1)確認
分保接受人應當在確認分保費收入的當期,根據(jù)相關再保險合同的約定,計算確定分保費用,計入當期損益,同時確認應付款項。
(2)賬務處理
借:分保費用
貸:應付分保賬款
4、分保準備金
按照與原保險合同相同的方法提取準備金,與現(xiàn)行會計制度規(guī)定區(qū)別較大?,F(xiàn)行會計制度要求按照損益結算年度結算損益,在損益結算年度內(nèi)的各期末按照再保險合同相關收支差額全額提取準備金。
5、調整事項
(1)分保接受人應當在收到分保業(yè)務賬單時,依據(jù)賬單標明的金額對按照預估金額確認的分保費收入、分保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分保費用進行調整,調整金額計入當期損益。
(2)按照分保業(yè)務賬單標明的分保賠付款項的金額,沖減相關分保未決賠款準備金、分保壽險責任準備金、分保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
確認分保費收入及分保費用兩種方法舉例
例4:2004年12月22日,乙保險公司與B保險公司簽訂一份成數(shù)再保險合同,接受B公司分出的原保險業(yè)務。合同約定的分保比例為40%,分保手續(xù)費率為35%。合同起期日為2005年1月1日,保險責任期間為1年。乙公司經(jīng)驗、技術等方面比較成熟,采用預估方法確認每期的分保費收入。假定乙公司預估2005年第一季度各月份與B公司再保險合同項下的分保費收入金額為:1月份680萬元,2月份730萬元,3月份600萬元。乙公司于5月20日收到B公司發(fā)來的第一季度的分保業(yè)務賬單,賬單標明的分保費為2100萬元,分保手續(xù)費為735萬元。乙公司相關會計處理如下:
確認分保費收入及分保費用兩種方法舉例
(1)2005年1月31日:
借:應收分保賬款——B公司 680
貸:分保費收入 680
借:分保費用 238(680×35%)
貸:應付分保賬款——B公司 238
(2)2005年2月28日:
借:應收分保賬款——B公司 730
貸:分保費收入 730
借:分保費用 255.5(730×35%)
貸:應付分保賬款——B公司 255.5
(3)2005年3月31日:
借:應收分保賬款——B公司 600
貸:分保費收入 600
借:分保費用 210(600×35%)
貸:應付分保賬款——B公司 210
確認分保費收入及分保費用兩種方法舉例
(4)2005年4月30日確認分保費收入和分保費用的會計分錄略。
(5)2005年5月20日,收到賬單時調整第一季度確認的分保費收入和分保費用:
分保費收入調整金額=2100-(680+730+600)=90(萬元)
分保手續(xù)費調整金額=735-(238+255.5+210)=31.5(萬元)
借:應收分保賬款——B公司 90
貸:分保費收入 90
借:分保費用 31.5
貸:應付分保賬款——B公司 31.5
確認分保費收入及分保費用兩種方法舉例
此例中,若甲公司不具備預估確認條件,或預估金額與實際金額可能差異較大,則甲公司應于2005年5月20日收到分保業(yè)務賬單時直接作如下會計處理:
借:應收分保賬款——B公司 2100
貸:分保費收入 2100
借:分保費用 735
貸:應付分保賬款——B公司 735
(四)新舊制度差異及銜接
1、分出業(yè)務
(1)主要差異
A、改變核算方法,不采用賬單法。
B、單獨確認應收分保準備金
(2)新舊銜接
要將資產(chǎn)負債表中以凈額列示的各準備金余額調整為以全額列示的金額,同時將兩者之間的差額作為應收分保準備金在資產(chǎn)方列示。
(四)新舊制度差異及銜接
2、分入業(yè)務
?。?)主要差異
A、允許采用預估法或賬單法
B、改變損益結算期,原以3年作為損益結算期,現(xiàn)按權責發(fā)生制處理。
C、改變分保費收入確認方法,設置確認條件。
D、改變準備金確認方法,舊制度以3年作為損益結算期,平時相關收支差額作為準備金計提,不確認損益;新準則要求按照與原保險合同相同的方法計提準備金。
(2)新舊銜接
采用未來適用法。
結束語
謝謝大家!
保險會計準則講座 (ppt)
保險會計準則講座
財政部會計司
主要內(nèi)容 一、保險會計準則的主要特點 二、原保險合同準則 三、再保險合同準則
一、保險會計準則的主要特點
(一)體現(xiàn)我國保險行業(yè)特點
1、風險經(jīng)營
2、發(fā)展較快
3、產(chǎn)品單一
4、行業(yè)開放
(二)體現(xiàn)科學民主決策
(三)體現(xiàn)我國法律要求。一是保險法規(guī);二是會計法規(guī)。
(四)體現(xiàn)會計國際趨同
二、原保險合同準則
(一)原保險合同的確定
(二)原保險合同收入
(三)原保險合同準備金
(四)原保險合同成本
(五)新舊銜接
(一)原保險合同的確定
1、原保險合同的定義
2、原保險合同的確定
3、原保險合同的分拆
4、原保險合同的分類
1、原保險合同的定義
保險合同:是指保險人與投保人約定保險權利義務關系,并承擔源于被保險人保險風險的協(xié)議。保險合同分為原保險合同和再保險合同。
原保險合同,是指保險人向投保人收取保費,對約定的可能發(fā)生的事故因其發(fā)生所造成的財產(chǎn)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約定的年齡、期限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保險合同。
特點:第一,合同一方為保險人,另一方為投保人;第二,保險人承擔源于被保險人的保險風險;第三,為賠償或給付性質的合同。
2、原保險合同的確定
保險人與投保人簽訂的合同是否屬于原保險合同,應當在單項合同的基礎上,根據(jù)合同條款判斷保險人是否承擔了保險風險。
發(fā)生保險事故可能導致保險人承擔賠付保險金責任的,應當確定保險人承擔了保險風險。
保險事故,指保險合同約定的保險責任范圍內(nèi)的事故。
3、原保險合同的分拆
(1)保險風險與其他風險部分能夠區(qū)分并單獨計量:可以分拆。比如,儲金保險。
(2)保險風險與其他風險部分不能夠區(qū)分,或者雖能夠區(qū)分但不能夠單獨計量的:不分拆。比如萬能壽險。
4、原保險合同的分類
(1)國際沒有統(tǒng)一的分類標準
(2)根據(jù)在原保險合同延長期內(nèi)是否承擔賠付保險金責任進行分類:壽險原保險合同和非壽險原保險合同
(3)延長期不同于寬限期
(二)原保險合同收入
1、保費收入的確認
2、保費收入的計量
3、提前解除原保險合同
1、保費收入的確認
保費收入的確認條件
原保險合同成立并承擔相應保險責任
與原保險合同相關的經(jīng)濟利益很可能流入
與原保險合同相關的收入能夠可靠地計量
2、保費收入的計量
(1)非壽險保險合同
按保費總額確定
(2)壽險保險合同
A、一次性收取保費的,按一次性收取的保費金額確定;
B、分期收取保費的,按每期收取的保費金額確定。
3、提前解除原保險合同
(1)退保費
作為保費收入的調整
(2)非壽險保險合同
退保當期應轉銷相關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實際工作中,可以按照精算結果,采取差額提取未到期責任準備金的方式進行處理。
(3)壽險保險合同
退保當期應轉銷相關壽險責任準備金、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實際工作中,可以按照精算結果,采取差額提取壽險責任準備金、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的方式進行處理。
(三)原保險合同準備金
1、原保險合同準備金的定義
2、未到期責任準備金
3、未決賠款準備金
4、壽險、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
5、準備金充足性測試
1、原保險合同準備金的定義
是指原保險合同產(chǎn)生的負債,包括未到期責任準備金、未決賠款準備金、壽險責任準備金和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
2、未到期責任準備金
(1)定義及性質
(2)未到期責任準備金的處理
A、確認非壽險保費收入的當期:
借:提取未到期責任準備金
貸:未到期責任準備金
B、資產(chǎn)負債表日按保險精算確定的金額調整未到期責任準備金:
借:未到期責任準備金
貸:提取未到期責任準備金
3、未決賠款準備金
(1)定義及性質
包括已發(fā)生已報案、已發(fā)生未報案和理賠費用準備
金。
理賠費用準備金:律師費、訴訟費、損失檢驗費、
相關理賠人員薪酬
(2)賬務處理
非壽險保險事故發(fā)生時:
借:提取未決賠款準備金
貸:未決賠款準備金
4、壽險、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
(1)定義及性質
(2)壽險、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的處理
期末按照保險精算結果確認:
借:提取壽險責任準備金
貸:壽險責任準備金
借:提取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
貸: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
5、準備金充足性測試
(1)準備金充足性測試是項新業(yè)務
(2)核算原則
A、重新計算確定的金額大于準備金余額
的,補提。
B、重新計算確定的金額小于準備金余額
的,不調整。
(3)賬務處理
(四)原保險合同成本
1、手續(xù)費支出
2、賠付成本
3、保戶紅利支出
4、損余物資
5、代位追償款
1、手續(xù)費支出
(1)手續(xù)費支出的標準
(2)手續(xù)費支出的核算
一是費用化,發(fā)生時計入當期損益。理由是不符合資產(chǎn)定義。
二是資本化,發(fā)生時計入遞延資產(chǎn)。理由是配比原則。
本準則采納了國際準則建議方法。
2、賠付成本
(1)賠付成本的范圍
(2)提取各項準備金的核算
A、期末確認,按保險精算結果計量:
借:提取XX準備金
貸:XX準備金
B、準備金充足性測試補提時:
借:提取XX準備金
貸:XX準備金
(3)實際支付賠付款項的核算
借:賠付支出
貸:銀行存款
借:XX準備金
貸:提取XX準備金
3、保戶紅利支出
(1)定義及性質
(2)賬務處理
借:保戶紅利支出
貸:銀行存款
4、損余物資
(1)定義及性質
(2)損余物資的計量
按照同類或類似資產(chǎn)的市場價格計量。
(3)損余物資的核算
A、確認時(符合確認條件):
借:損余物資
貸:賠付支出
B、處置時:
借:銀行存款
損余物資減值準備
賠付支出(借差)
貸:損余物資
賠付支出(貸差)
5、代位追償款
(1)定義及性質
(2)代位追償款的處理
A、符合確認條件時:
借:應收代位追償款
貸:賠付支出
B、處置時:
借:銀行存款
壞賬準備
賠付支出(借差)
貸:應收代位追償款
賠付支出(貸差)
(五)新舊準則差異及銜接
1、新舊制度主要差異
(1)保險合同確定、分拆及分類
(2)保費收入的計量
(3)未到期責任準備金的處理
(4)未決賠款準備金的范圍
(5)準備金充足性測試
(6)損余物資、代位追償款的處理
(7)列報
2、新舊制度銜接(未來適用法)
三、再保險合同
(一)再保險合同的定義
(二)分出業(yè)務
(三)分入業(yè)務
(四)新舊制度差異及銜接
(一)再保險合同的定義
1、定義
2、基本特點
(1)屬于保險合同
(2)合同雙方都是保險人
(3)屬于補償性合同
(4)獨立于原保險合同
3、分類(比例分保和非比例分保)
(二)分出業(yè)務
1、基本要求
2、應收分保準備金
3、分出保費
4、攤回分保費用
5、攤回分保賠付成本
6、調整事項
1、基本要求
(1)不得相互抵銷
A、再保險分出人不應當將再保險合同形成的資產(chǎn)與有關原保險合同形成的負債相互抵銷。
B、再保險分出人不應當將再保險合同形成的收入或費用與有關原保險合同形成的費用或收入相互抵銷。
(2)分保收入、費用于滿足確認條件時處理
現(xiàn)行制度要求采用賬單法確認收入、費用。
2、應收分保準備金
(1)范圍
包括應收分保未到期責任準備金、應收分保未決賠款準備金、應收分保壽險責任準備金、應收分保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
(2)應收分保未到期責任準備金
在計算確認原保險合同(非壽險業(yè)務)未到期責任準備金的當期確認,作為沖減提取未到期責任準備金處理。
借:應收分保未到期責任準備金
貸:提取未到期責任準備金
2、應收分保準備金
(3)應收分保未決賠款準備金、應收分保壽險責任準備金、應收分保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
分出人應當在提取原保險合同未決賠款準備金、壽險責任準備金、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的當期,按照相關再保險合同的約定,計算應由分保接受人承擔的相應準備金,作為攤回分保XX準備金,計入當期損益,同時確認應收分保未決賠款準備金、應收分保壽險責任準備金、應收分保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等項資產(chǎn)。
2、應收分保準備金
賬務處理
借:應收分保XX準備金
貸:攤回XX準備金
2、應收分保準備金
例1:2005年12月2日,甲保險公司與A保險公司簽訂一份成數(shù)分保財險再保險合同,將合同規(guī)定范圍內(nèi)的原保險業(yè)務向A公司辦理分保。合同約定,分保比例為10%;分保手續(xù)費率為25%;合同起期日為2006年1月1日,保險責任期間為1年。2006年1月1日,甲公司就該再保險合同規(guī)定業(yè)務范圍內(nèi)的紅星企業(yè)財產(chǎn)保險合同確認保費收入12萬元;1月31日,甲公司就紅星企業(yè)財產(chǎn)保險合同提取未到期責任準備金11萬元;3月18日,紅星企業(yè)財產(chǎn)保險合同約定的保險事故發(fā)生,至3月31日尚未結案定損,甲公司就該合同提取未決賠款準備金7 500萬元。
2、應收分保準備金
甲公司確認應收分保準備金的相關會計處理如下:
(1)2006年1月31日
借:應收分保未到期責任準備金——A公司 1.1
貸:提取未到期責任準備金 1.1
(2)2006年3月31日
借:應收分保未決賠款準備金——A公司 750
貸:攤回未決賠款準備金 750
3、分出保費
在確認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的當期計算確認分出保費:
借:分出保費
貸:應付分保賬款
4、攤回分保費用
(1)范圍
分保分出人發(fā)生的應由分保接受人承擔
的費用,如手續(xù)費、其他有關稅費等。
(2)在確認保費收入的當期,確認攤回分保
費用
借:應收分保賬款
貸:攤回分保費用
4、攤回分保費用
例2:沿用例1資料,2006年1月1日,甲公司就紅星企業(yè)財產(chǎn)保險合同計算出應向A公司分出保費金額為1.2萬元、攤回分保手續(xù)費金額為0.3萬元。
2006年1月1日,確認分出保費及攤回分保費用如下:
借:分出保費 1.2
貸:應付分保賬款——A公司 1.2
借:應收分保賬款——A公司 0.3
貸:攤回分保費用 0.3
5、攤回賠付成本
(1)確認
分保分出人應當在實際支付賠付款項或實際發(fā)生理賠費用而沖減原保險合同相應準備金的當期,沖減相應的應收分保準備金余額;同時,按照再保險合同的約定,計算確定應向分保接受人攤回的賠付成本,計入當期損益。
5、攤回賠付成本
(2)賬務處理
借:攤回XX準備金
貸:應收分保XX準備金
借:應收分保賬款
貸:攤回賠付支出
5、攤回賠付成本
例3:沿用例1的資料,2006年4月20日,紅星企業(yè)發(fā)生的保險事故結案定損,甲公司確定應向紅星企業(yè)支付保險賠款7 150萬元,甲公司發(fā)生相關理賠費用10萬元,甲公司在確認該保險合同賠付成本的同時轉銷了相關未決賠款準備金7 500萬元。甲公司就紅星企業(yè)保險賠款計算出應向A公司攤回的賠付成本金額為716萬元。會計處理如下:
借:攤回未決賠款準備金 750
貸:應收分保未決賠款準備金——A公司 750
借:應收分保賬款——A公司 716
貸:攤回賠付支出 716
6、調整事項
(1)原保險合同提前解除
分保分出人應當在原保險合同提前解除的當期,轉銷相關應收分保準備金余額。
6、調整事項
(1)損余物資、代位追償款
分保分出人應當在因取得、處置損余物資,確認、取得代位追償款項而調整原保險合同賠付成本的當期,根據(jù)相關再保險合同的約定,計算攤回分保賠付成本的調整金額,計入當期損益。
(三)分入業(yè)務
1、核算方法
2、分保費收入
3、分保費用
4、分保準備金
5、調整事項
1、核算方法
(1)賬單法
(2)預估法
2、分保費收入
分保費收入確認條件同保費收入。
(1)再保險合同成立并承擔相應保險責任;
(2)與再保險合同相關的經(jīng)濟利益很可能流入;
(3)與再保險合同相關的收入能夠可靠地計量。
3、分保費用
(1)確認
分保接受人應當在確認分保費收入的當期,根據(jù)相關再保險合同的約定,計算確定分保費用,計入當期損益,同時確認應付款項。
(2)賬務處理
借:分保費用
貸:應付分保賬款
4、分保準備金
按照與原保險合同相同的方法提取準備金,與現(xiàn)行會計制度規(guī)定區(qū)別較大?,F(xiàn)行會計制度要求按照損益結算年度結算損益,在損益結算年度內(nèi)的各期末按照再保險合同相關收支差額全額提取準備金。
5、調整事項
(1)分保接受人應當在收到分保業(yè)務賬單時,依據(jù)賬單標明的金額對按照預估金額確認的分保費收入、分保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分保費用進行調整,調整金額計入當期損益。
(2)按照分保業(yè)務賬單標明的分保賠付款項的金額,沖減相關分保未決賠款準備金、分保壽險責任準備金、分保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
確認分保費收入及分保費用兩種方法舉例
例4:2004年12月22日,乙保險公司與B保險公司簽訂一份成數(shù)再保險合同,接受B公司分出的原保險業(yè)務。合同約定的分保比例為40%,分保手續(xù)費率為35%。合同起期日為2005年1月1日,保險責任期間為1年。乙公司經(jīng)驗、技術等方面比較成熟,采用預估方法確認每期的分保費收入。假定乙公司預估2005年第一季度各月份與B公司再保險合同項下的分保費收入金額為:1月份680萬元,2月份730萬元,3月份600萬元。乙公司于5月20日收到B公司發(fā)來的第一季度的分保業(yè)務賬單,賬單標明的分保費為2100萬元,分保手續(xù)費為735萬元。乙公司相關會計處理如下:
確認分保費收入及分保費用兩種方法舉例
(1)2005年1月31日:
借:應收分保賬款——B公司 680
貸:分保費收入 680
借:分保費用 238(680×35%)
貸:應付分保賬款——B公司 238
(2)2005年2月28日:
借:應收分保賬款——B公司 730
貸:分保費收入 730
借:分保費用 255.5(730×35%)
貸:應付分保賬款——B公司 255.5
(3)2005年3月31日:
借:應收分保賬款——B公司 600
貸:分保費收入 600
借:分保費用 210(600×35%)
貸:應付分保賬款——B公司 210
確認分保費收入及分保費用兩種方法舉例
(4)2005年4月30日確認分保費收入和分保費用的會計分錄略。
(5)2005年5月20日,收到賬單時調整第一季度確認的分保費收入和分保費用:
分保費收入調整金額=2100-(680+730+600)=90(萬元)
分保手續(xù)費調整金額=735-(238+255.5+210)=31.5(萬元)
借:應收分保賬款——B公司 90
貸:分保費收入 90
借:分保費用 31.5
貸:應付分保賬款——B公司 31.5
確認分保費收入及分保費用兩種方法舉例
此例中,若甲公司不具備預估確認條件,或預估金額與實際金額可能差異較大,則甲公司應于2005年5月20日收到分保業(yè)務賬單時直接作如下會計處理:
借:應收分保賬款——B公司 2100
貸:分保費收入 2100
借:分保費用 735
貸:應付分保賬款——B公司 735
(四)新舊制度差異及銜接
1、分出業(yè)務
(1)主要差異
A、改變核算方法,不采用賬單法。
B、單獨確認應收分保準備金
(2)新舊銜接
要將資產(chǎn)負債表中以凈額列示的各準備金余額調整為以全額列示的金額,同時將兩者之間的差額作為應收分保準備金在資產(chǎn)方列示。
(四)新舊制度差異及銜接
2、分入業(yè)務
?。?)主要差異
A、允許采用預估法或賬單法
B、改變損益結算期,原以3年作為損益結算期,現(xiàn)按權責發(fā)生制處理。
C、改變分保費收入確認方法,設置確認條件。
D、改變準備金確認方法,舊制度以3年作為損益結算期,平時相關收支差額作為準備金計提,不確認損益;新準則要求按照與原保險合同相同的方法計提準備金。
(2)新舊銜接
采用未來適用法。
結束語
謝謝大家!
保險會計準則講座 (ppt)
[下載聲明]
1.本站的所有資料均為資料作者提供和網(wǎng)友推薦收集整理而來,僅供學習和研究交流使用。如有侵犯到您版權的,請來電指出,本站將立即改正。電話:010-82593357。
2、訪問管理資源網(wǎng)的用戶必須明白,本站對提供下載的學習資料等不擁有任何權利,版權歸該下載資源的合法擁有者所有。
3、本站保證站內(nèi)提供的所有可下載資源都是按“原樣”提供,本站未做過任何改動;但本網(wǎng)站不保證本站提供的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時本網(wǎng)站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損失或傷害。
4、未經(jīng)本網(wǎng)站的明確許可,任何人不得大量鏈接本站下載資源;不得復制或仿造本網(wǎng)站。本網(wǎng)站對其自行開發(fā)的或和他人共同開發(fā)的所有內(nèi)容、技術手段和服務擁有全部知識產(chǎn)權,任何人不得侵害或破壞,也不得擅自使用。
我要上傳資料,請點我!
管理工具分類
ISO認證課程講義管理表格合同大全法規(guī)條例營銷資料方案報告說明標準管理戰(zhàn)略商業(yè)計劃書市場分析戰(zhàn)略經(jīng)營策劃方案培訓講義企業(yè)上市采購物流電子商務質量管理企業(yè)名錄生產(chǎn)管理金融知識電子書客戶管理企業(yè)文化報告論文項目管理財務資料固定資產(chǎn)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工作分析績效考核資料面試招聘人才測評崗位管理職業(yè)規(guī)劃KPI績效指標勞資關系薪酬激勵人力資源案例人事表格考勤管理人事制度薪資表格薪資制度招聘面試表格崗位分析員工管理薪酬管理績效管理入職指引薪酬設計績效管理績效管理培訓績效管理方案平衡計分卡績效評估績效考核表格人力資源規(guī)劃安全管理制度經(jīng)營管理制度組織機構管理辦公總務管理財務管理制度質量管理制度會計管理制度代理連鎖制度銷售管理制度倉庫管理制度CI管理制度廣告策劃制度工程管理制度采購管理制度生產(chǎn)管理制度進出口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員工福利制度咨詢診斷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員工培訓制度辦公室制度人力資源管理企業(yè)培訓績效考核其它
精品推薦
- 1財務管理規(guī)定 386
- 2財務總監(jiān)職務描述 186
- 3企業(yè)財務管理制度-印章管理制 232
- 4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 財務 245
- 5雙鷺藥業(yè)內(nèi)部財務管理制度 197
- 6金融企業(yè)財務規(guī)則 227
- 7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 503
- 8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管理 196
- 9冠城大通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管理 173
下載排行
- 1社會保障基礎知識(ppt) 16695
- 2安全生產(chǎn)事故案例分析(ppt 16695
- 3行政專員崗位職責 16695
- 4品管部崗位職責與任職要求 16695
- 5員工守則 16695
- 6軟件驗收報告 16695
- 7問卷調查表(范例) 16695
- 8工資發(fā)放明細表 16695
- 9文件簽收單 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