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鳳德老師的內訓課程
【課程大綱】開篇:基本原則1. 追求全面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2. 品德與個人魅力3. “習慣”是如何產生4. 效能的原則:產出/產能平衡5. 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為圓滿人生做準備6. 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7. 為圓滿人生做準備個人的成功:從依賴到獨立ü 掌握“選擇的自由”習慣一:積極主動1. 人類四項獨特的天賦2. 團隊成員之間消極被動行為的危害3. 面對工作壓力和環(huán)境的變化:是什么決定了你的回應方式;4. 解決問題的步在于改變我們的習慣,改變我們的影響途徑5. 影響圈與關注圈:重點放在影響范圍上;6. 如何擴大你的影響范圍; 1)可直接控制的問題的處理原則 2)可間接控制的問題的處理原則
肖鳳德查看詳情
本課程源自管理大師克里斯·麥克切斯尼、肖恩·柯維和吉姆·霍林的精心設計,總結和提煉了高效能人士有效執(zhí)行的四個原則,圍繞這四個原則,展開討論和學習一系列的工具與方法,清晰、精煉、實用!部分:執(zhí)行力的再定義與自我執(zhí)行力提升、執(zhí)行力再認識第二、企業(yè)執(zhí)行力的基本概念一、什么叫執(zhí)行?1、結果導向案例分析:70顆撞釘的故事結論,態(tài)度和結果是兩個獨立的系統(tǒng)2、兼顧過程3、超越期望二、怎樣才叫執(zhí)行型的人才?第三、自我執(zhí)行力提升一、工作無借口二、細節(jié)決定成敗三、以上司為榜樣案例分析: 跟華為學自我執(zhí)行力提升第二部分、高效執(zhí)行四原則1. 戰(zhàn)略與執(zhí)行2. 那一個更重要?那一個更難?3. 是什么導致執(zhí)行不力?ü 執(zhí)行
肖鳳德查看詳情
【課程大綱】一、 激勵的意義和價值1. 激勵是唯一同時可以創(chuàng)造“直接的成果”、“價值的實現”和“未來的人力發(fā)展”的領導秘訣。2. 激勵提高生產力的路徑和策略選擇3. 什么決定了組織和個人績效二、 激勵的原理與實踐策略1)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對準需求,激勵方顯事半功倍的價值2) 了解下屬需要的方法3) 需要層次調查問卷4) 激勵的原則5) 中層經理激勵下屬一般原則6) 中層經理常見激勵誤區(qū)三、 心態(tài)對績效的影響;1. 意識和績效下的四種心態(tài):1) 受害心態(tài)、2) 競爭心態(tài)、3) 旁觀心態(tài)、4) 領導心態(tài);2. 練習利用四種表現模式來激勵員工;3. 個人和團隊的“領導心態(tài)”如何決定績效高低;4
肖鳳德查看詳情
【課程大綱】面對變化快時代的態(tài)度:“要么改變,要么死亡”(Tomas Walton)ü 正確的變革態(tài)度和觀念ü 變革的價值和意義改變的基本模型和過程ü 面對變化,人們的情緒反應ü Roger變革創(chuàng)新模型ü 變革的三個維度ü 如何管理變革曲線塑造變革型領導者ü 變革型領導者需要的素質1) 變革型領導者的四項資本:金融資本、教育資本、信譽資本、關系資本ü 變革型領導者關注的三個有力問題1) 我需要我的團隊做什么?2) 他們需要什么素質才能勝任工作?3) 我如何讓他們做到?打破舒適區(qū),實現組織和個人成長ü “心理舒適區(qū)”固有了習慣、觀念、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和心理定勢ü 認知過時了的舒適區(qū),突破實現成
肖鳳德查看詳情
【課程大綱】1. 績效管理基本認知1) 分析企業(yè)實施績效管理的四大誤區(qū)2) 績效管理在企業(yè)執(zhí)行中遇到的五大障礙3) 績效管理系列自測題4) “做大餅”而不是“分餅”:創(chuàng)造組織和個人的共贏5) 績效管理的正面思維:零和游戲到共贏6) 績效的根本是個人合作的突破達成團隊的績效突破2. 企業(yè)戰(zhàn)略設定與三年規(guī)劃1) “現有目標,再有方法”與“依據現有資源,確立方法”的不同結局2) 3YP工具及其運用:企業(yè)目標3年戰(zhàn)略梳理3) 客戶需求4) 財務需求5) 流程需求6) 人才發(fā)展需求7) 跨部門溝通與協(xié)作需求3. 目標規(guī)劃的七步方程式1) 目標分解2) 確定指標的科學原則ü 短期與長期的結合ü 市場競爭與
肖鳳德查看詳情
【課程大綱】章、管理風格與組織績效的關系1、管理者面臨的挑戰(zhàn)2、感召型領導者和制約型領導者對績效的影響3、管理者應扮演的角色和風格4、教練與輔導的關鍵前提 選擇:使人樂意負責任的心態(tài)設定; 焦點管理:把你的時間找回來; 承諾:矢志不渝的深層動力; 聚集能量:修補能量漏洞; 挑戰(zhàn):推動人前進的有力武器; 拓展:讓你看到更多的可能性;第二章、培育及輔導下屬的重要性1. 挖掘和使用下屬優(yōu)勢,優(yōu)化觀念,提升技能和知識2. 提升組織績效,實現個人成長3. 改善做事能力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4. 將個人使命、目標與工作相結合,提升組織凝聚力5. 著眼目標,突破組織績效第三章、 教練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