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中國摩企不能承受之痛

 作者:范紅杰    216


  知識產權已不再是冰山一角了,它已經成為中國產品能否參與國際競爭、甚至得以存在與發(fā)展的根本所在。一個又一個10年飛快地駛過,給了中國企業(yè)更多成長壯大的機會和時間??墒牵敵砷L起來的中國企業(yè)真正進入全面競爭的階段時,才會發(fā)現在過去的許多年里,企業(yè)的規(guī)模雖然迅速發(fā)展壯大,而有些實質性的東西像無形的繩索一樣,仍極大地束縛著許多企業(yè)前進中的每一步。

  其中,有一條掙不斷的繩索是知識產權。

  中國的許多企業(yè)都面臨著這樣的困擾,家電如此,汽車如此,當然,被我們極大地關注著的摩托車行業(yè)更是如此。尤其是近幾年愈演愈烈的知識產權糾紛,更多地引起了各方人士的極大關注與重視。那么,透過紛繁復雜的表層現象,去深層次地觸摸事實的本質,就顯得格外必要而迫切。

  正在行進中的中國摩托車,如今處在一個格外緊要的路口:前進是知識的路障,而后面卻是步步緊逼的市場追擊。那么,能否順利地駛過這個路口,便成為縈繞在心中的一種猜測,甚至是一種關乎生死的沉重。

  內憂與外患

  2003年,是中國摩托車企業(yè)很煩的一年,煩的是漸次冒出的中日知識產權糾紛。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日本本田與重慶力帆的8年恩怨。2003年11月17日9時,這兩家中外摩托車企業(yè)巨頭終于對峙于莊嚴的法庭,本田認為力帆侵犯了它的商標權。層出不窮的此類事件令中國摩托車企業(yè)頭痛不已,但是,這種勢頭似乎愈演愈烈,而且針對性極強。

  其實,早在1994年,本田車獲得了速可達腳踏車的專利。上海飛羚摩托車等公司以不符合中國專利法為由,向專利復審委提出無效宣告請求。2001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取消了本田的“小型摩托車”外觀設計的專利權,本田公司對此不服,緊接著又將中國知識產權局告上法庭。2002年7月25日,北京市第一中級院人民法開庭審理了這起官司。最終結果是以本田勝訴而告終。

  知識產權真正由一個隱患變成現實問題,應該是在2002年1月17日。當舉國上下都沉浸在一種歡欣鼓舞的氛圍中時,日本雅馬哈發(fā)動機株式會社卻將天津港田集團公司、天津港田發(fā)動機有限公司、天津港田車業(yè)有限公司、天津港田摩托車有限公司和天津港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五家公司一并推上了被告席,理由是上述5家中方公司侵犯雅馬哈的商標權。當時,雅馬哈索賠3000萬元,雖然最終以90萬元的賠償金告終,卻創(chuàng)造了國內此類案件賠償金額的最高紀錄。此次事件,拉開了中日摩托車企業(yè)知識產權之爭的序幕。

  入世之即卻被知識產權糾紛迎頭痛擊,這是意外還是偶然?

  這顯然是有備而來的。2002年2月24日~27日,日本自動車工業(yè)會摩托車特別委員會委員長、雅馬哈發(fā)動機株式會社社長谷川武彥帶領日本自動車工業(yè)會訪華團訪問了北京,長谷川武彥一行拜訪了中國政府與有關打假部門,包括國家經貿委、國家質量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工商總局等。這一被媒體戲稱為“日本企業(yè)來華打假”的組織行為所取得的成果是,當年2月26日,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與日本自動車工業(yè)會共同簽署了《中日摩托車產業(yè)界知識產權合作項目》備忘錄。

  然而,事情并未到此為止。以重慶為主的一些摩托車企業(yè),先后都收到本田、雅馬哈等日本摩托車企業(yè)的“鄭重來函”,認為中方摩托車企業(yè)有仿冒、仿制行為。而此前,這樣的事情還屢屢發(fā)生在國外,并以日方勝出收場。

  先筑起知識產權壁壘,然后將國內企業(yè)擋在場外,這已成為日方的一種策略。力帆實業(yè)集團董事長尹明善把知識產權壁壘稱為“軟繩套猛虎”。他認為,力帆集團擁有200多項專利,在同行業(yè)名列前茅,但與國際上大公司相比少得可憐,而日本本田至少有1萬項專利。力帆曾投入上千萬元研發(fā)的一款新車,投放到越南市場后大受歡迎,馬上就收到了6000輛的訂單,但由于個別配件與雅馬哈在越南申請的專利相仿,力帆最后只能忍痛割愛。

  據了解,“知識產權壁壘”已經對我國不少企業(yè)形成了包圍態(tài)勢。據《國家知識產權局2000年度統(tǒng)計報告》顯示,國外企業(yè)累計申請中國發(fā)明專利逾17萬件,占全國發(fā)明專利申請總量的52%。與國外大公司的戰(zhàn)略性專利“圈地”相比,國內一些企業(yè)的弱勢已經十分明顯。除非具有一定的技術實力跨過這一技術門檻,從更高、更新的層面去尋找和開拓技術上的“新大陸”,否則,很多國內企業(yè)就只能在相對狹小的空間內進行自己的技術創(chuàng)新。

  而在這場曠日持久的知識產權大戰(zhàn)中,不只是外患,還有內憂,還有國內企業(yè)的自相仿冒,自相侵犯。輕騎集團董事長張家?guī)X表示,他們與鈴木公司合資生產的‘鈴木王’125型摩托車,在全國同一個車型銷量是最大的,但是,該型號摩托車的產銷量還不到全國仿制品的10%,可他們引進這個產品就花了1.5億,結果銷量卻只占5%。 大長江摩托車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的一位工程師說,大長江歷時兩年、投資400多萬元開發(fā)的一款摩托車,1998年投放市場后,遭到幾十家目錄內企業(yè)的仿制,目錄外企業(yè)的仿制更是舉不勝舉。此外,還有不少比較具有研發(fā)能力的大企業(yè),如輕騎、長嶺、大長江、隆鑫、錢江等企業(yè),都反映其產品被仿冒過。

  由于國內摩托車生產與市場的不規(guī)范,許多作坊式的小企業(yè)便瞅著空子,渾水摸魚,趁火打劫。據張家?guī)X介紹,在國家目錄內的摩托車企業(yè)共有155家,但目錄外各地從事非法拼(組)裝摩托車的廠點還很多,其中已形成批量生產的有100多家,年產量約200萬輛。此外,還有幾百家前店后廠、作坊式的拼裝廠點,合計約300萬~500萬輛。如此多的小企業(yè)要在夾縫中生存,不仿冒仿制怎么辦?所以,仿冒型產品便層出不窮,屢禁不絕。而這意味著,大企業(yè)投入研發(fā)的巨額費用有可能打了水漂,得不到應有的回報。

  因此,對于國內主要摩托車企業(yè)來說,既要加大技術研發(fā)力度,開發(f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抵御外來打擊。同時,還要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打擊“剽竊”型企業(yè),以此安內。

 知識產權,中國,不能,承受,之痛

擴展閱讀

2024年9月19日—9月21日,姜上泉導師在蘇州主講第247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tǒng)》3天2夜方案訓戰(zhàn)營。中集集團、中鹽集團、中國建材、花園集團、深南電路、中原證券、空軍裝備5720等多家大型企業(yè)

  作者:姜上泉詳情


2024年9月9日–10日,姜上泉導師在中國郵政集團重慶公司訓練輔導降本增效系統(tǒng)。重慶郵政90多位財經人員參加了訓戰(zhàn)輔導。2天降本增效訓戰(zhàn)輔導,針對郵政速運的經營特點,姜上泉導師重點分享了降本增效五階

  作者:姜上泉詳情


2024年8月22日—8月24日,姜上泉導師在北京主講第244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tǒng)》3天2夜方案訓戰(zhàn)營。中國建材、宇通客車、建龍集團、中國鐵路物資股份、中國遠大集團、中航物資裝備等多家500強企

  作者:姜上泉詳情


2024年8月15日—8月17日,姜上泉導師在武夷山主講第243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tǒng)》方案訓戰(zhàn)營。來自福建省各地市的175位企業(yè)董事長、總經理及經管人員參加了訓戰(zhàn)。姜上泉導師重點分享了降本增效系

  作者:姜上泉詳情


2024年6月13日—6月15日,姜上泉導師在廣州主講第238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tǒng)》3天2夜方案訓戰(zhàn)營。中國平安、科達股份、溫氏集團、東凌集團、德聯(lián)集團、德賽科技股份、三七互娛網絡科技、湖南郴電

  作者:姜上泉詳情


2024年5月24日—5月26日,姜上泉導師在泉州主講第237期《利潤空間—降本增效系統(tǒng)》3天2夜方案訓戰(zhàn)營。來自福建省各地市的136位企業(yè)董事長、總經理及中高層經管人員參加了3天2夜《利潤空間—降本

  作者:姜上泉詳情


版權聲明:

本網刊登/轉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或來源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網不對其真?zhèn)涡载撠煛?br /> 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本網轉載此文只是為 網友免費提供更多的知識或資訊,傳播管理/培訓經驗,不是直接以贏利為目的,版權歸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權方面問題或是本網相關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核實后將進行整理。


 我要發(fā)布需求,請點我!
COPYRIGT @ 2001-2018 HTTP://m.fanshire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