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

  培訓講師:徐蓉

講師背景:
徐蓉老師16年外企、央企、上市公司以及大型民企從事培訓與管理工作經歷,擔任大型制造企業(yè)、金融保險行業(yè)、房地產行業(yè)、環(huán)??萍夹袠I(yè)金牌企業(yè)內訓師、首席培訓師、及某上市集團公司學院負責人等職務,具備完善的企業(yè)培訓理論體系和實戰(zhàn)管理經驗,被多家大中 詳細>>

徐蓉
    課程咨詢電話: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詳細內容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

對象

新員工,銷售人員,職能部門員工,職業(yè)的培訓講師,企業(yè)培訓主管,部門經理,人事經理,中高層管理

目的

1.了解成功的基本條件;?2.發(fā)展并明晰自己及團隊的使命目標,厘清自己的工作計劃;?3.建立人際交往中的雙贏的觀念并進行實施,?以達到更好的結果;?4.樹立持續(xù)學習的習慣,?保持您的不斷成功。

內容

課程大綱

一、開篇

基本原則 追求全面的成功,提真正的成功

品德與個人魅力

"習慣”是如何產生

效能的原則: 產出/產能平衡

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為圓滿人生做準備

二、重新探尋自我

改變自我,突破思維

新形勢下職場人士面臨的變化與挑戰(zhàn)

如何應對變化:

突破思維定勢,由內而外地改變自己:從觀念轉移到態(tài)度、行為的轉變

高效能人士提升轉變的三個層次:依賴他人—獨立—與人互賴共贏

三、個人篇 卓有成效的自我管理

習慣1:主動積極 ?勇擔責任

1.為自己負責,選擇決定命運

2.什么是真正的主動積極?不僅僅是一種態(tài)度,更是一種思維模式

3.主動積極的人案例分享與討論

4.關注圈與影響圈

管理案例:一個物業(yè)經理的困惑

互動訓練:你該負多少責任?什么是真正的擔負責任

5.“主動積極、勇擔責任”的修煉要點:原則、觀念和行為程序

習慣2:確立目標,一切行圍繞目標

1.互動--我到底要什么?

2互動--對于親朋、同事、團隊、組織,我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是什么?

3.我在團隊內、組織內、生活上的人生劇本

4.企業(yè)的目標是什么?作為企業(yè)內部的員工如何去構想?如何去行動?

案例分析 互動練習

習慣3:抓住關鍵,要事第一,分清輕重緩急

1.帕累托原則

2.不同工作事務的分類及定義

輕重緩急的判別原則:重要性為主要考慮因素

緊急重要、緊急不重要、重要不緊急、不重要不緊急的事物的處理技巧

3.“抓住關鍵,要事第一” 的修煉要點:原則、觀念和行為程序

案例分析

四、人際篇:持久穩(wěn)固的人際合作

習慣4:合作共好,雙贏思維

1.互動游戲:贏得越多越好

2.信任與情感賬戶

3.人際哲學六貌(含職場合作)及分析

4.雙贏思維的基礎:雙贏人格(誠信、成熟、豁達)

5.雙贏思維的保障:雙贏協議

6.“合作共好,雙贏思維”的修煉要點:原則和觀念

習慣5:高效溝通 ?知彼解己

1.高效溝通的原則

2.同理心傾聽技巧

3.溝通者的四個錯誤定位

4.案例分析:王志與易中天、巴頓將軍的故事、醋桶婦人的故事、國學教授在美國

5.“高效溝通、知彼解己” 的修煉要點:原則和觀念

習慣6:整合差異,協作增效

1.協作增效的精髓

2.正確看待人和人之間各項差異

3.協作增效5要點

4.尊重差異:相同不是統一 統一不等于團結

5.沖突管理的策略

6. “整合差異,協作增效” 的修煉要點:原則、觀念和行為程序

五、持續(xù)篇 螺旋上升,均衡發(fā)展

習慣7:持續(xù)提升 ? 不斷更新

1.舒適區(qū)/挑戰(zhàn)區(qū)/恐慌區(qū)

2.人生、工作、人際等領域的產出和產能平衡的原則

3.從四個層面平衡/磨練自己,保持真正的持續(xù)均衡發(fā)展:

生理、情感、心智、精神

4.習慣的養(yǎng)成:見地、修正和行愿

5.七個習慣的相輔相成

6.“持續(xù)改善,不斷更新”的修煉要點:原則、觀念和行為程序

六、課程總結

用德魯克的5個問題問自己:

1.使命是什么?

2.顧客是誰?

3.顧客重視什么?

4.追求的成果是什么?

5.計劃是什么?

行動承諾:承諾落實7個習慣在工作和生活中

積分評獎:優(yōu)勝組頒獎,每人一句分享

結束:合影

 

徐蓉老師的其它課程

微課開發(fā)與制作對象1、各類企業(yè)工作的各職位人員,包括辦公室、行政管理等專業(yè)人員?2、企業(yè)有意向分享培訓自己工作經驗、心得、技巧的各職位工作人員。?3、企業(yè)培訓師、企業(yè)崗前培訓人員等。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與訓練,受訓對象將直接獲取以下幾點收益:?1、為企業(yè)培育“慢開發(fā)”,“會制作”,“知標準”的微課制作人才。?2、讓企業(yè)的普通員工也能做微課,突破技術壁壘。?3

 講師:徐蓉詳情


代際領導力   02.13

代際領導力對象企業(yè)品牌營銷人員、90后員工超過30的企業(yè)管理者,HR、管培生負責人、校招宣傳人員;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與訓練,受訓對象將直接獲取以下幾點收益:?1.?系統思考和處理90后具體管理問題方法;?2.?解讀50\60\70\80\90\95\00各代際特征特征,厘清代際沖突;?3.?掌握各代際激勵方法,以及各代際消費者營銷訣竅;?4.?掌握“一招三

 講師:徐蓉詳情


高效時間管理對象在工作中經常需要與多個部門協作,工作壓力大,任務繁瑣而復雜的管理人員;任何認識到自己時間管理有問題的人;想通過時間管理改善自己工作績效的人目的1.理解時間管理的意義,并重視其必要性,從意識的層面認識時間管理;?2.掌握時間管理相應的工具,能夠應對在不同的情境下的時間管理與規(guī)劃;?3.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體系,從生活和工作的各個方面管理時

 講師:徐蓉詳情


溝通與合作   02.13

溝通與合作對象希望提高溝通能力,理解他人,表達自己,并能將工作計劃準確地與上級和同事溝通或提高工作的溝通能力(會議、工作匯報、演講)的人士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與訓練,受訓對象將直接獲取以下幾點收益:?1.了解自己在日常溝通中,為什么存在彼此不能理解的障礙,內省自己的溝通心態(tài),并進一步溝通調整;?2.?學會洞悉每個人溝通背后隱藏的信念價值體系,并有效的引導和配

 講師:徐蓉詳情


故事營銷   02.13

故事營銷對象職場人士,中高層管理者、企業(yè)培訓內訓師,部門經理,人事經理等;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與訓練,受訓對象將直接獲取以下幾點收益:?1.?用故事改變自己、用故事影響他人;?2.成為理性思考,感性表達的高情商人士;?3.用故事證明自己,影響面試官;工作匯報的故事力模型。?4.通過講故事成為你改變與同事、上司、員工、顧客,甚至敵手關系的靈感。?5.讓每一個你

 講師:徐蓉詳情


激勵90后   02.13

激勵90后對象90后員工超過30的企業(yè)HR,90后管理者、管培生負責人、校招宣傳人員;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與訓練,受訓對象將直接獲取以下幾點收益:?1.?重塑對90后員工的看法,激勵他們工作的熱情?2.?建立正面的工作態(tài)度,提高90后責任感與主觀能動性?3.?向員工傳遞正能量,讓他們深刻理解工作的價值??4.?掌握區(qū)分真、假任性的90后員工?5.?掌握非貨幣

 講師:徐蓉詳情


課程設計與開發(fā)對象職業(yè)的培訓講師,企業(yè)培訓主管,部門經理,人事經理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與訓練,受訓對象將直接獲取以下幾點收益:?1、從整體上了解課程設計與開發(fā)的關鍵步驟?2、針對課程的受眾,設置清晰的表現型教學目標?3、搭建出適合受眾認知順序的課程邏輯框架?4、掌握吸引學員參與的心理勢能塑造及引導方法內容前言0.1成人學習的三大特點0.2課程開發(fā)的流程0.3

 講師:徐蓉詳情


快樂工作   02.13

快樂工作對象新員工,銷售人員,客戶服務人員,職業(yè)的培訓講師,企業(yè)培訓主管,部門經理,人事經理目的改善企業(yè)內部環(huán)境,減緩工作壓力,?從而激發(fā)活力,釋放潛能,達到企業(yè)與個人一種雙贏的效果內容課程大綱一、破冰開場暖身游戲--WhoamI二.課程介紹介紹《魚!》是什么課介紹課程進行方式和游戲規(guī)則啟發(fā)式導入:《cups》小組比拼三.《魚》的哲學四原則觀看《魚!》片段,

 講師:徐蓉詳情


禮儀禮節(jié)對象企業(yè)高級管理人員、經理秘書、行政秘書、辦公室主任、公關、銷售經理、公司的商務接待、客服人員等。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與訓練,受訓對象將直接獲取以下幾點收益:?掌握基本社交能力?掌握日常人際交往的禮儀禮節(jié)標準??提高個人的整體素質??樹立公眾形象?營造和諧的公司團隊氛圍內容課程內容:第一節(jié):商務禮儀與個人魅力---商務人士的必修課程禮儀的發(fā)展和起源人

 講師:徐蓉詳情


如何做好生動培訓對象職業(yè)的培訓講師,企業(yè)培訓主管,企業(yè)內訓師、部門經理,中高層管理人員目的本課程就是為了幫助您,使培訓“生動”呢在生動的培訓中,學員負責完成大?多數工作。他們利用自己的大腦學習方法、解決問題,并將學到的知識付諸實踐。生動的培訓可以幫助學習者聽到、看到、討論并質疑所學到的知識。除了上述原因,還需要“身體力行”,包括自己揣摩事情、列舉實例、練習技

 講師:徐蓉詳情


COPYRIGT @ 2001-2018 HTTP://m.fanshiren.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資源網 版權所有